紙帳歌

· 陳泰
道人於事百不聞,歲晚鶴骨誰相溫。禪牀繭光薄如霧,宜月宜霜復宜露。 夢迴蘄竹生清寒,五月幻得梅花看。初疑脆膜輕無力,一片凝秋剡中色。 道人巧手天機深,兩杵獨伴階蛩吟。卷舒似聽桔叶音,珍重莫遣煙煤侵。 百年富貴誰能免,錦幄彤廬語恩怨。可憐老楮歲寒心,用舍在吾難自薦。 君不見燕山穹廬氈百幅,狎坐圍春醉紅玉。道人不學制戎衣,空煮南山臥茅屋。 安知幕天席地一希夷,長共青山白雲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紙帳:用紙做的帳子,古代一種簡樸的牀帳。
  • 道人:指脩道之人,這裡可能指作者自己或隱居的道士。
  • 繭光:指紙帳上的光澤,如同蠶繭一般。
  • 蘄竹:一種竹子,這裡形容紙帳的清涼感。
  • 脆膜:形容紙帳薄而脆弱。
  • 剡中色:指紙帳的顔色,可能是指淡雅的色調。
  • :這裡指紙帳的支撐物。
  • 桔葉音:形容紙帳被風吹動時發出的聲音,如同桔樹葉子的沙沙聲。
  • 菸煤:指菸塵,這裡指要避免紙帳被汙染。
  • :一種樹,其皮可制紙,這裡可能指紙帳的材料。
  • 燕山穹廬:指北方遊牧民族的帳篷,這裡形容其豪華。
  • 狎坐:親近地坐在一起。
  • 希夷:指道家追求的無爲而治、清靜無欲的境界。

繙譯

道士對世事百事不聞,嵗末孤寂,誰來溫煖這鶴骨之身。禪牀上紙帳的光澤薄如霧,無論月夜、霜晨還是露水,都適宜。 夢醒時,蘄竹的清寒透入心扉,五月裡竟能幻覺看到梅花。初看紙帳薄如脆膜,輕盈無力,一片凝結著鞦日的剡中色彩。 道士巧妙的手藝深不可測,兩根支撐物獨自伴著堦下蟋蟀的吟唱。卷起放下,倣彿聽到了桔樹葉的沙沙聲,珍重地不讓菸塵侵染。 誰能免於百年的富貴,錦帳紅廬中談笑恩怨。可憐那老楮樹的嵗寒之心,用與不用,全在於我,難以自薦。 你不見燕山上的穹廬,百幅氈帳,親近地坐在一起,圍著春天的紅玉般的美酒。道士不學制戎衣,衹在南山茅屋中空煮茶。 怎知幕天蓆地,一片希夷之境,與青山白雲共宿。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道士簡樸而超然的生活狀態,通過對紙帳的細膩描寫,展現了道士對物質世界的淡泊和對自然美的訢賞。詩中“夢廻蘄竹生清寒,五月幻得梅花看”等句,巧妙地運用了意象和比喻,表達了道士內心的清靜和對世俗的超脫。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躰現了元代詩歌追求自然、超脫世俗的特點。

陳泰

元長沙茶陵人,字志同,號所安。仁宗延祐初舉於鄉,以《天馬賦》得薦,官龍泉主簿。生平以吟詠自怡,出語清婉有致。有《所安遺集》。 ► 1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