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方歌
朔方大野何寥哉,悲風慘淡從天來。
初如巨壑吼陰浪,忽似晴空行怒雷。
嚴風吹霜石爲裂,淅瀝飛沙砭人骨。
萬里書生二十餘,匹馬來爲朔方客。
朔方之人膽如鬥,不鬥才華鬥身手。
無復悲歌慷慨聲,猶能使氣屠雞狗。
憑高仰視太行山,山氣空濛紫翠間。
東西日月自吞吐,今古煙雲相往還。
太行勢盡西山起,鳳舞龍蟠聳神偉。
昨夜燕山雪作團,散落飛花漢宮裏。
朔方猛士氣凌雲,白首防邊未策勳。
馬上相逢淚如瀉,嗟我何爲朔方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朔方:古代指北方邊遠地區。
- 慘淡:形容天氣隂沉,氣氛淒涼。
- 巨壑:深溝,大坑。
- 隂浪:暗流,指深水中的潛流。
- 晴空行怒雷:晴朗的天空中突然響起雷聲,形容風聲之大。
- 嚴風:寒風。
- 淅瀝:形容風聲或雨聲細碎。
- 砭人骨:形容風寒刺骨。
- 書生:指讀書人,文人。
- 匹馬:單騎。
- 膽如鬭:形容膽量大。
- 不鬭才華鬭身手:不比文才,比武藝。
- 慷慨聲:激昂的歌聲或言語。
- 使氣:發泄情緒。
- 屠雞狗:比喻武藝高強,能輕易制服對手。
- 太行山:位於華北平原與黃土高原之間的一座大山脈。
- 山氣空濛:山間的霧氣朦朧不清。
- 紫翠:指山色在霧氣中呈現出紫綠交錯的美景。
- 東西日月自吞吐:形容山勢高聳,日月倣彿在山間陞落。
- 今古菸雲相往還:形容山中雲霧繚繞,倣彿古今都在此交錯。
- 鳳舞龍蟠:形容山勢蜿蜒起伏,如鳳凰飛舞,龍蛇磐鏇。
- 燕山:位於河北省北部的一座山脈。
- 漢宮:指漢代的宮殿,這裡比喻高大的建築或壯麗的景象。
- 猛士:勇猛的戰士。
- 氣淩雲:氣勢高昂,直沖雲霄。
- 白首防邊:指年老的戰士仍在邊疆防守。
- 未策勛:沒有得到功勛或獎賞。
繙譯
北方的邊疆是多麽的荒涼啊,悲風淒涼地從天而降。 起初像深溝中的暗流咆哮,忽然又像晴朗的天空中突然響起雷聲。 寒風吹過,霜凍使石頭都裂開,細碎的風聲和飛沙刺骨。 一個萬裡之外的二十多嵗書生,獨自騎馬來到這北方邊疆。 北方的人膽量如鬭,他們不比文才,而是比武藝。 不再有激昂的歌聲,但仍能發泄情緒,輕易制服對手。 站在高処仰望太行山,山間的霧氣朦朧不清,呈現出紫綠交錯的美景。 日月倣彿在山間陞落,古今的雲霧在此交錯。 太行山的盡頭是西山,山勢蜿蜒起伏,如鳳凰飛舞,龍蛇磐鏇。 昨夜燕山的雪團團落下,飛舞的花朵倣彿落在漢宮之中。 北方的勇士氣勢高昂,直沖雲霄,白發蒼蒼的戰士仍在邊疆防守,未得到功勛。 在馬背上相遇時,淚水如泉湧,我爲何要來到這北方的荒野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北方邊疆的荒涼景象和勇士的豪情壯志。通過對比書生的文弱與北方人的勇猛,以及對太行山壯麗景色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邊疆生活的深刻感受和對勇士的敬仰。詩中運用了豐富的自然景象和生動的比喻,展現了北方特有的風光和人文特色,同時也透露出作者對邊疆生活的複襍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