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六弟元德宰束鹿

我有六兄弟,我長汝最幼。 我長守田廬,汝幼侍親右。 跋涉萬里途,隨牒越閩岫。 親復當官清,晝坐寘宴豆。 教汝讀詩書,夙夜獵文囿。 不幸親棄予,萬里汝扶柩。 汝兄元禮賢,斬服攜汝走。 我自河淮南,迎喪匍匐救。 號哭天不應,崩裂屢顛踣。 歸安桐鄉阡,銘文手自鏤。 買石礱古儀,樹柏夾漢獸。 俯仰嘆存沒,今茲霜露又。 汝今出作縣,我偶尚書簉。 戒汝憶親教,公田代耕耨。 汝素謹禮法,口未見嗔詬。 更宜歌我詩,無視我老謬。 憔悴傷民恫,恚忿兩莫鬥。 縣政書考功,同去聽山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隨牒(dié):隨同文書。
  • 越閩岫(xiù):越過福建的山嶺。
  • 寘宴豆(zhì yàn dòu):設置宴席。
  • 夙夜(sù yè):早晚。
  • 獵文囿(liè wén yòu):在文學的園地中尋覓。
  • 扶柩(fú jiù):護送靈柩。
  • 匍匐(pú fú):爬行,形容極力。
  • 顛踣(diān bó):跌倒。
  • (qiān):墓道。
  • (lòu):雕刻。
  • (lóng):磨。
  • 漢獸(hàn shòu):漢代的石獸。
  • 霜露(shuāng lù):比喻悲傷的時刻。
  • 尚書簉(shàng shū zào):尚書省的副職。
  • 耕耨(gēng nòu):耕作。
  • 嗔詬(chēn gòu):責罵。
  • 民恫(mín tōng):民衆的痛苦。
  • 恚忿(huì fèn):憤怒。
  • 考功(kǎo gōng):考覈功績。
  • 山溜(shān liù):山間的流水。

翻譯

我有六個兄弟,我是老大,你是最小的。我年長守着家園,你年幼時侍奉在父母身邊。你曾跋涉萬里,隨同文書越過福建的山嶺。父母當時官清,白天設宴款待。教你讀詩書,早晚在文學的園地中尋覓。不幸父母去世,你萬里護送靈柩。你的兄長元禮賢明,帶着你一起走。我從河南到淮南,迎喪極力爬行。悲痛號哭,天不應,多次跌倒。歸葬桐鄉的墓道,我親手雕刻銘文。買來石頭磨製古儀,種植柏樹夾道漢代的石獸。俯仰之間感嘆生死,如今又是悲傷的時刻。你現在出任縣官,我偶然成爲尚書省的副職。告誡你記得父母的教誨,代替他們耕作公田。你一向謹慎守禮,從未見過你責罵。更應歌頌我的詩,不要看我老糊塗。憔悴傷民的痛苦,憤怒與鬥爭都不應存在。縣政考覈功績,一同去聽山間的流水。

賞析

這首作品深情地表達了對六弟的關懷與期望,同時也反映了家族的變遷與個人的情感。詩中,馬祖常回憶了與六弟共同經歷的家庭變故,以及六弟的成長曆程,體現了深厚的兄弟情誼。他告誡六弟要銘記親教,勤政愛民,同時也表達了對六弟未來仕途的期望與祝福。整首詩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家族和國家的責任感與擔當。

馬祖常

馬祖常

元光州人,先祖爲汪古部人,字伯庸。仁宗延祐二年進士。授應奉翰林文字,拜監察御史。劾奏丞相鐵木迭兒十罪,帝黜罷之。累拜御史中丞,持憲務存大體。終樞密副使。卒諡文貞。文章宏贍精核,以秦漢爲法,自成一家言。詩圓密清麗。嘗預修《英宗實錄》。有《石田文集》。 ► 2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