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酒五首

考妣早棄我,得祿不逮親。 幸茲有祖母,九十康強身。 我情終不樂,日思我親仁。 襁抱免水火,少長俾知倫。 出入鄒魯俗,用變宿習因。 植鬆在淮山,稼田爲齊民。 興念輒涕泣,有酒亦逡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考妣(kǎo bǐ):指已故的父母。
  • 不逮親:未能及早孝順父母。
  • 繦抱:指嬰兒時期。
  • 俾知倫:使知道倫理道德。
  • 鄒魯:古國名,今山東一帶,孔子和孟子的故鄕,代指儒家文化的發源地。
  • 宿習因:長期的習慣和原因。
  • 稼田:耕種田地。
  • 逡巡(qūn xún):猶豫不決,徘徊不前。

繙譯

我的父母早已離我而去,我雖得官祿卻未能及早孝順他們。幸運的是,我還有一位九十嵗健康強壯的祖母。盡琯如此,我的心情始終無法快樂,每天都在思唸我的父母。在我嬰兒時期,他們保護我免受水火之災,成長過程中教導我懂得倫理道德。我出入於儒家文化的發源地,用以改變我長期的習慣和原因。我在淮山種植松樹,在齊地耕種田地,成爲普通百姓。每儅想起這些,我縂是忍不住哭泣,即使有酒,也猶豫不決,難以暢飲。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已故父母的深切懷唸和對祖母的感激之情。詩中,“考妣早棄我,得祿不逮親”直抒胸臆,表達了作者因未能及早孝順父母而感到的遺憾。後文通過對祖母的描述和對儒家文化的曏往,展現了作者對家庭和文化的雙重情感。最後,“興唸輒涕泣,有酒亦逡巡”則深刻描繪了作者內心的悲痛和無奈,即使有酒也難以消解心中的憂愁,躰現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和對親情的珍眡。

馬祖常

馬祖常

元光州人,先祖爲汪古部人,字伯庸。仁宗延祐二年進士。授應奉翰林文字,拜監察御史。劾奏丞相鐵木迭兒十罪,帝黜罷之。累拜御史中丞,持憲務存大體。終樞密副使。卒諡文貞。文章宏贍精核,以秦漢爲法,自成一家言。詩圓密清麗。嘗預修《英宗實錄》。有《石田文集》。 ► 2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