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琴

明月照中堂,光彩爛華席。 美人援素琴,聊以永終夕。 商聲起天末,四坐慘無色。 羈雌動疏林,候蟲在空壁。 攜來京國彈,一彈三太息。 豈傷時序遷,知音難再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拿起。
  • 商聲:古代五音之一,代表鞦天的聲音,常用來形容悲傷的曲調。
  • 天末:天邊,這裡指琴聲傳來的遙遠之処。
  • 羈雌:指離群的雌鳥,比喻孤獨無依。
  • 疏林:稀疏的樹林。
  • 候蟲:隨季節變化,鳴叫的崑蟲。
  • 京國:京城,指元朝的首都大都(今北京)。
  • 三太息:三次歎息,表示深沉的哀愁。
  • 時序:時間的順序,指季節的更替。

繙譯

明月照耀著中堂,光芒燦爛地灑在華美的蓆子上。 一位美麗的女子拿起素雅的琴,以此來度過這漫長的夜晚。 琴聲中傳來鞦天的商聲,四座的人們都感到一陣淒涼。 離群的雌鳥在稀疏的樹林中鳴叫,季節的崑蟲在空蕩的牆壁間廻響。 她帶著琴來到京城彈奏,每一次彈奏都伴隨著三次深沉的歎息。 這竝非僅僅因爲時間的流逝,而是因爲知音難尋,再難找到能夠理解這琴聲的人。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夜晚彈琴的場景,表達了深沉的孤獨和哀愁。詩中“明月照中堂”營造出一種甯靜而明亮的氛圍,而“商聲起天末”則突出了琴聲的悲涼。通過“羈雌”和“候蟲”的比喻,詩人巧妙地傳達了孤獨和時光流逝的感慨。結尾的“知音難再得”更是深化了主題,表達了對於理解和共鳴的渴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元代詩人貢師泰的高超藝術表現力。

貢師泰

元寧國府宣城人,字泰甫,號玩齋。貢奎子。國子生。泰定帝泰定四年授從仕郎、太和州判官。累除紹興路總管府推官,郡有疑獄,悉爲詳讞而剖決之,治行爲諸郡最。後入翰林爲應奉,預修后妃、功臣列傳。惠宗至正十四年,爲吏部侍郎。時江淮兵起,京師缺糧。師泰至浙西糴糧百萬石給京師。遷兵部侍郎。旋爲平江路總管。十五年,張士誠破平江,師泰逃匿海濱。士誠降元,出任兩浙都轉運鹽使。二十年,官戶部尚書,分部閩中,以閩鹽易糧,由海道運給京師。二十二年,召爲祕書卿,道卒。工詩文。有《玩齋集》。 ► 1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