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孫石山二首

今年星度歲爲龍,掩袂竟嗟吾道窮。 正始遺音從此絕,貞元舊曲爲誰工。 飾棺不待百年盡,隱几元知萬事空。 裏有水心銘筆古,宜書潛德賁幽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掩袂:掩麪哭泣。
  • 正始遺音:指正始時期的音樂,這裡比喻正統的文化或思想。
  • 貞元舊曲:貞元時期的曲子,這裡指舊時的文化或傳統。
  • 飾棺:裝飾棺材,指喪葬的儀式。
  • 隱幾:隱居的桌子,比喻隱居生活。
  • 水心銘筆:指用筆如水,形容文筆流暢。
  • 潛德:潛在的德行或美德。
  • 賁幽宮:裝飾幽深的宮殿,這裡指墓地。

繙譯

今年星象預示著嵗月的龍,我掩麪哭泣,終究感歎自己的道路已到盡頭。 正始時期的遺音從此斷絕,貞元時期的舊曲又爲誰而奏。 裝飾棺材不等百年過去,隱居的桌子明白萬事皆空。 我的文筆如同流水般古老,應該書寫那潛在的美德,裝飾那幽深的墓地。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逝去文化的哀悼和對個人命運的感慨。詩中,“正始遺音”與“貞元舊曲”象征著傳統文化的消逝,而“掩袂竟嗟吾道窮”則抒發了個人道路的終結。後兩句通過對喪葬儀式和隱居生活的描寫,進一步強調了萬事皆空的哲理。最後,詩人以流暢的文筆,表達了對逝者潛在美德的贊頌,以及對墓地的裝飾,寄托了對逝者的深切懷唸和敬意。

陸文圭

宋元間常州江陰人,字子方。博通經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歷、醫藥、算數之學。宋度宗鹹淳初,中《春秋》鄉選。宋亡,隱居城東,學者稱牆東先生。元仁宗延祐時,再中鄉舉。爲文融會經傳,縱橫變化,莫測其涯際,東南學者皆宗師之。朝廷數聘,以老疾辭。有《牆東類稿》。 ► 6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