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時侍先人泊京口旅樓一月正對江山樓繁麗特甚江津流民散處不可悉數今皆不復有追憶舊事因成絕句十首

· 袁桷
燈火闌珊月色低,少年乘醉馬東西。 樓頭畫角聲悲壯,又聽歌聲促曉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闌珊(lán shān):將盡,衰落。
  • 畫角:古代的一種樂器,形似竹筒,外飾彩繪,故稱畫角,多用於軍中報時或發號施令。
  • 悲壯:悲傷而雄壯。
  • 促曉雞:催促黎明的雞鳴。

繙譯

夜色深沉,燈火漸熄,月光低垂,少年趁著醉意騎馬穿梭於東西。樓頭傳來畫角聲,悲壯而淒涼,又聽到歌聲催促著黎明的雞鳴。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少年在京口旅樓一月間的夜晚景象,通過“燈火闌珊”、“月色低”等意象,營造出一種靜謐而略帶憂鬱的氛圍。詩中“樓頭畫角聲悲壯”一句,以畫角聲的悲壯來映襯少年內心的激蕩與不安,而“又聽歌聲促曉雞”則進一步以歌聲和雞鳴來暗示時間的流逝和少年對過往時光的追憶。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少年對逝去時光的感慨和對未來的憧憬。

袁桷

元慶元路鄞縣人,字伯長,號清容居士。舉茂才異等,起爲麗澤書院山長。成宗大德初,薦授翰林國史院檢閱官。進郊祀十議,禮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應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官。請購求遼、金、宋三史遺書。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講學士。泰定帝泰定初辭歸。桷在詞林,朝廷制冊、勳臣碑銘,多出其手。卒諡文清。著有《易說》、《春秋說》、《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 3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