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
瀚海雙龍鐵鱗甲,卷壑挐雲蹲冀闕。千泉百道湊東南,急雨翻空迸晴雪。
古言神禹功最多,導山鑿石疏九河。幽都之地不復顧,乃使雙龍下地成盤渦。
陰風何颼颼,磅礴太古秋。崩崖落車炮,怪木森戈矛。
碎沙晴日鋪金麩,雲是昔日當關挽勁之僕姑。寒泉組練結九曲,亭午赫日光模糊。
車聲何轔轔,昨宵急水迷無津。垂堂之言猶在耳,遊子商人行不已。
子規徹天呼我歸,翠華北幸那得辭。龍門之石高不磨,泚筆書我龍門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瀚海:古代對蒙古大沙漠的稱呼,意爲廣闊的海洋。
- 卷壑挐雲:形容龍捲動山谷,抓取雲霧的壯觀景象。
- 冀闕:古代宮門前的高臺,這裏指高聳的建築物。
- 千泉百道:形容水流衆多,如泉如道。
- 迸晴雪:形容水花四濺,如同晴天下的雪花。
- 神禹:即大禹,傳說中的治水英雄。
- 幽都:古代對北方的稱呼,這裏指北方地區。
- 盤渦:水流旋轉形成的漩渦。
- 颼颼:形容風聲。
- 磅礴:廣大無邊的樣子。
- 太古:遠古時代。
- 崩崖:懸崖崩塌。
- 森戈矛:形容樹木像戈矛一樣密集。
- 金麩:金色的麩皮,這裏形容沙子在陽光下的顏色。
- 亭午:正午。
- 赫日:烈日。
- 光模糊:光線不清晰。
- 轔轔:形容車聲。
- 垂堂:古代指宮殿的側室。
- 子規:杜鵑鳥。
- 翠華:皇帝的儀仗,這裏指皇帝。
- 泚筆:蘸筆。
翻譯
瀚海中的雙龍鐵甲鱗片,捲動山谷,抓取雲霧,蹲坐在高聳的冀闕之上。千百條泉水匯聚東南,急雨翻空,水花四濺如同晴天下的雪花。
古人說大禹的功績最多,他導引山脈,開鑿石頭,疏通九條大河。但北方之地不再被顧及,使得雙龍下地形成漩渦。
陰風颼颼,廣大無邊的太古秋天。懸崖崩塌,怪木如戈矛般密集。碎沙在晴朗的日子裏鋪成金色麩皮,傳說這是昔日守關者挽弓射箭的僕人所用的箭矢。
寒泉如組練般結成九曲,正午烈日下光線模糊。車聲轔轔,昨夜急流中迷失方向。垂堂的警告猶在耳邊,但遊子和商人仍不停前行。
杜鵑鳥徹天呼喚我歸去,皇帝北巡怎能推辭。龍門之石高不可磨,我蘸筆寫下這首龍門歌。
賞析
這首作品以壯麗的筆觸描繪了龍門的壯觀景象,通過雙龍、急雨、晴雪等意象,展現了自然的磅礴與神祕。詩中融入了對大禹治水功績的讚頌,以及對北方荒涼景象的描繪,表達了對歷史和自然的深刻感慨。結尾處,詩人以蘸筆書歌的方式,寄託了對龍門石壁的敬仰和對歷史長河的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