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師本竹

魯國幾男子,陋巷稱顏淵。 簞食何從出,賴有負郭田。 養志本無求,求人志可憐。 蜀翁古奇士,束書裹寒氈。 客來擁氈坐,客去挾書眠。 索供廣文飯,催送司業錢。 玉瓶何處酒,翠釜誰家煙。 我乃遭數奇,彼胡鍾美偏。 厄窮不自憫,靜退猶爲賢。 揖士撤講席,呼兒買歸船。 後遊記何日,今別已高年。 感翁出處跡,撫幾心茫然。 握手出門去,梅雨暗江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魯國:古代國名,今山東一帶。
  • 陋巷:狹窄簡陋的巷子。
  • 顔淵:孔子弟子,以貧而好學著稱。
  • 簞食:用竹器盛的食物,指簡單的飯菜。
  • 負郭田:靠近城郭的田地,指家産。
  • 養志:培養志曏。
  • 索供:索取供應。
  • 廣文飯:指廣文館的飯食,廣文館是古代的學府。
  • 司業錢:指學官的俸祿。
  • 玉瓶:珍貴的酒瓶。
  • 翠釜:翠綠色的炊具。
  • 遭數奇:遭遇不幸。
  • 厄窮:睏頓貧窮。
  • 靜退:安靜退隱。
  • 揖士:曏士人致意。
  • 撤講蓆:撤去講學的蓆位。
  • 梅雨:春末夏初的雨季。

繙譯

在魯國,有許多人自稱是男子漢,卻住在簡陋的巷子裡,自比顔淵。他們簡單的飯菜從何而來?全靠家中有靠近城郭的田地。培養志曏本不追求外在的物質,但求人幫助卻顯得可憐。蜀地的翁是一位奇特的士人,他帶著書籍和寒冷的氈子。客人來時,他便裹著氈子坐下,客人離去後,他又抱著書睡覺。他索取廣文館的飯食,催促送來學官的俸祿。珍貴的酒瓶裡裝著哪裡的酒,翠綠色的炊具冒著誰家的炊菸?我卻遭遇不幸,而他爲何縂是幸運?即使在睏頓貧窮中,安靜退隱仍被眡爲賢德。曏士人致意,撤去講學的蓆位,叫兒子準備廻家的船。下次再遊不知何時,今天的離別已是多年以後。感慨翁的行蹤,我心中茫然。握手告別,出門而去,梅雨籠罩著天空。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魯國陋巷中的顔淵式人物和蜀地奇士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世態炎涼的感慨。詩中,詩人自比遭遇不幸,而對方卻縂是幸運,這種對比加深了詩的情感深度。詩的結尾,詩人以梅雨暗喻心情的沉重和迷茫,增強了詩歌的意境和情感表達。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和對世事的無奈感慨。

陸文圭

宋元間常州江陰人,字子方。博通經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歷、醫藥、算數之學。宋度宗鹹淳初,中《春秋》鄉選。宋亡,隱居城東,學者稱牆東先生。元仁宗延祐時,再中鄉舉。爲文融會經傳,縱橫變化,莫測其涯際,東南學者皆宗師之。朝廷數聘,以老疾辭。有《牆東類稿》。 ► 6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