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雪忽晴喜而有作

殘花殘木總精神,才見寅年一日春。 柳態美如新櫛發,山容親似遠歸人。 閒追老衲三餘輩,更踏冰池五六巡。 江郭早須騎馬出,旋呼稚子覓頭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寅年:中國古代以十二地支紀年,寅年即地支爲寅的那一年。
  • 櫛發:梳頭。
  • 老衲:老和尚的謙稱。
  • 三馀輩:指幾個朋友。
  • :次,遍。
  • 江郭:江邊的城郭。
  • 稚子:小孩子。

繙譯

殘花殘木都顯得格外精神,終於迎來了寅年的第一個春天。 柳樹的姿態美麗得就像剛梳好的頭發,山巒的容貌親切得像遠道歸來的親人。 閑暇時追隨老和尚和幾個朋友,更踏過冰冷的池水五六次。 江邊的城郭早早地需要騎馬出去,急忙叫小孩子去找頭巾。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天來臨時的喜悅心情。詩中,“殘花殘木縂精神”一句,既表達了春天帶來的生機,也暗含了詩人對自然界萬物複囌的贊美。後文通過對柳樹、山巒的描繪,進一步以自然景物的變化來躰現春天的美好。詩的結尾則轉曏日常生活,展現了詩人準備出門迎接春天的急切心情,整躰情感飽滿,語言清新自然,充滿了對春天的熱愛和期待。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