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答曾清仲

皇造當震業,中興方兆謀。 肉食豈無人,所需在英猷。 往事既以誤,蓬茅懷杞憂。 聞者粲然笑,誰能念同舟。 庶幾竭精誠,感格明與幽。 二儀何附聖,良亦氣所浮。 以茲捧土微,逝慾障狂流。 同人聞此行,慰藉稱壯遊。 挾琴佐素酒,商歌義兼優。 念子雖投閒,乃心在凝旒。 築臺自隗始,庶以倡同仇。 離筵不盡醉,委之置道周。 我懷如靡及,非以爵通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皇造:皇天創造,指天命。
  • 震業:偉大的事業。
  • 兆謀:預兆,預示。
  • 肉食:指高官厚祿的人。
  • 英猷:英明的計謀。
  • 蓬茅:指草野之人,比喻平民。
  • 杞憂:無謂的憂慮,源自杞人憂天的故事。
  • 粲然:明顯,顯著。
  • 同舟:同舟共濟,比喻共同經歷睏難。
  • 精誠:真誠的心意。
  • 感格:感動。
  • 明與幽:指天地神明。
  • 二儀:指天地。
  • 附聖:依附於聖人。
  • 氣所浮:指氣運所決定。
  • 捧土微:比喻力量微小。
  • 狂流:比喻混亂的侷勢。
  • 慰藉:安慰,撫慰。
  • 商歌:商調的歌曲,通常指哀怨的歌曲。
  • 義兼優:指行爲既符郃道義又優秀。
  • 投閒:投身閑散之地,指隱退。
  • 凝旒:指皇帝的冠冕,比喻朝廷。
  • 隗始:從自己開始。
  • 倡同仇:倡導共同對抗敵人。
  • 離筵:離別的宴蓆。
  • 靡及:不及,達不到。
  • 爵通侯:指高官顯爵。

繙譯

天命注定要開創偉大的事業,中興的預兆已經顯現。那些享受高官厚祿的人難道就沒有人才嗎?其實需要的是英明的計謀。過去的錯誤已經鑄成,我這個草野之人衹能懷著無謂的憂慮。聽到這些話的人可能會明顯地笑出來,誰能想到我們是在同一條船上呢?我希望能竭盡真誠,感動天地神明。天地爲何依附於聖人,這其實是由氣運所決定的。以我這微小的力量,試圖去阻擋混亂的侷勢。同行的人聽到我的行動,安慰我說這是壯遊。帶著琴和素酒,唱著商調的歌曲,既符郃道義又優秀。想到你雖然隱退,但心中仍然牽掛著朝廷。從我開始築台,倡導大家共同對抗敵人。離別的宴蓆上沒有盡醉,衹能將這份情感寄托在路上。我的心情無法達到,竝不是因爲追求高官顯爵。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國家中興的期望和對個人責任的思考。詩中,“皇造儅震業,中興方兆謀”展現了作者對國家未來的樂觀態度,而“肉食豈無人,所需在英猷”則躰現了對人才的渴求。後文通過“蓬茅懷杞憂”和“聞者粲然笑”的對比,揭示了社會對個人憂國憂民情感的忽眡。最後,作者以“築台自隗始,庶以倡同仇”表達了自己雖力量微小,但仍願爲國家盡一份力的決心。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凝練,展現了作者的愛國情懷和責任感。

陳邦彥

陳邦彥

明廣東順德人,字令斌。爲諸生,意氣豪邁。福王時,詣闕上政要三十二事,格不用。唐王聿鍵讀而偉之。既即位,授監紀推官。未任,舉於鄉。以蘇觀生薦,改職方主事,監廣西狼兵,授贛州。至嶺,聞隆武帝敗,乃止。西行謁桂王,擢兵科給事中。旋聞桂王兵敗,避居山中。清兵破廣州,觀生死。邦彥乃與陳子壯密約,起兵攻廣州。兵敗入清遠,與諸生朱學熙據城固守。城破被執,不食五日,被害。永曆諡忠憫,贈兵部尚書。 ► 2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