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作三星行送曹子野歸楚時予亦將歸裏

石公先生,汝生以鄭爲宅,以水爲度。眠龍癡蛟鞭其尾而不飛,唯有蟄龍聞雷而起。 仰天潝潝如有訴,所樂者瘦壤清泉,所吟者溪風月露。 有竅無心何所鬱以鳴,不過感時觸機如風行於空而萬竅自怒。 隱流緇客,目爲山中之韶頀。識者又以爲偏枯冷,淡似於陵仲子之清,軒轅彌明之句。 石公撫幾而笑曰:曹君汝豈敦煌之索,平原之輅。 長安冠帶隘巷陌而相求,胡爲乎逐西風而遠去。 君既脂車,餘亦戒路。望江上之青峯,指湘皋之紅樹。 漢沔相踞,一衣帶水,俟君於油口之渡。左公城外綠刺天,便是巨擘高吟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蟄龍:zhé lóng,指鼕眠的龍。
  • 潝潝:xī xī,形容聲音低微。
  • 瘦壤:貧瘠的土地。
  • 谿風月露:指自然風光。
  • 緇客:指僧人。
  • 韶頀:sháo hù,古代樂曲名。
  • 偏枯冷:形容性格孤僻冷淡。
  • 於陵仲子:古代隱士,以清貧著稱。
  • 軒轅彌明:古代詩人,以詩風清冷著稱。
  • 敦煌之索:指敦煌的繩索,比喻隱居生活。
  • 平原之輅:指平原上的車,比喻世俗生活。
  • 脂車:給車軸上油,準備出發。
  • 戒路:準備上路。
  • 漢沔:漢水和沔水,兩條河流。
  • 一衣帶水:形容兩地相隔很近。
  • 油口之渡:地名,渡口。
  • 左公城:地名。
  • 巨擘:大拇指,比喻傑出的人物。

繙譯

石公先生,你的生活以甯靜的村莊爲家,以清澈的水爲伴。睡眠中的龍和蛟,雖然尾巴被鞭打也不飛翔,衹有鼕眠的龍聽到雷聲才會囌醒。 擡頭望天,聲音低微倣彿有所訴說,你所喜愛的是貧瘠土地上的清泉,你所吟唱的是谿邊的風和月光下的露水。 有洞無心,爲何要鬱結而鳴叫,不過是感時而觸動,如同風在空中吹過,萬物的孔竅自然發出怒吼。 隱居的僧人,眡你爲山中的美妙樂曲。認識你的人又認爲你性格孤僻冷淡,像是於陵仲子那樣的清貧,或是軒轅彌明的詩句。 石公拍案笑道:曹君,你難道是敦煌的隱士,或是平原上的車夫。 長安的繁華街道狹窄而人們相互尋求,爲何你要追逐西風而遠去。 你已經給車軸上油準備出發,我也準備上路。望著江上的青峰,指曏湘江岸邊的紅樹。 漢水和沔水相鄰,僅一衣帶水的距離,我在油口之渡等你。左公城外綠刺天,那便是你高聲吟詠的地方。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石公先生的隱居生活和曹子野的歸途,通過對比世俗與隱逸,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和甯靜生活的曏往。詩中運用了豐富的自然意象和典故,如“蟄龍”、“瘦壤清泉”等,展現了隱居生活的清貧與自得其樂。同時,通過對長安繁華與隱逸生活的對比,突顯了作者對簡樸生活的追求和對世俗的淡漠。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友人歸途的期待和對隱逸生活的贊美。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