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耿華平題先公冊先公居江陵時以繡衣直指錄囚不及格被謫
手摻丹筆淚沾巾,活卻梧丘幾許人。
韓朗大多爭日月,贊皇遺怨竟灰塵。
家貧自許門容駟,國瑞方知種有麟。
試看成蹊桃與李,寧同枳棘一班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摻(chān):執,持。
- 丹筆:紅色的筆,古代多用以記錄或批改文字,此處指批改文書。
- 梧丘:指梧桐樹下的土丘,比喻墳墓。
- 韓朗:指韓愈,唐代文學家,此處用其名以示對先公的讚美。
- 贊皇:指讚頌皇帝,此處可能指先公因直諫而被貶。
- 遺怨:留下的怨恨。
- 灰塵:比喻被遺忘或無足輕重。
- 門容駟:指家門可以容納四匹馬,比喻家門顯赫。
- 國瑞:國家的吉祥之兆。
- 種有麟:指有麒麟之種,比喻有傑出的人才。
- 成蹊桃與李:指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有德行的人自然會受到人們的尊敬和追隨。
- 枳棘:指枳殼和荊棘,比喻不良的環境或人物。
- 一班春:指同等的春天,比喻同等或平庸。
翻譯
手持紅筆,淚水沾溼了巾帕,救活了多少梧桐樹下的生命。 韓愈般的才華爭輝日月,先公的遺怨最終化爲塵埃。 家貧卻自信家門能容四馬,國家的吉祥之兆知道有麒麟之種。 看那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豈能與荊棘同享一春。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先公的深切懷念和對其高尚品德的讚美。詩中通過對比韓愈的才華和先公的遺怨,突出了先公的忠誠與不幸。後兩句則通過家門容駟和國瑞有麟的比喻,展現了先公家族的顯赫與國家的吉祥。最後以桃李與荊棘的對比,強調了先公的德行與成就,絕非平庸之輩所能比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