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伯學齋居

竹子居數梢,且有幹雲勢。 齋居足丈餘,迂迴有餘地。 閒花不用多,一株兩株膩。 閉戶矣沈心,石眼通雲氣。 卷中秋水波,畫裏春山意。 晞影生浪紋,衣光沈冷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乾雲勢:形容竹子高聳入雲的姿態。
  • 迂廻:曲折廻鏇。
  • :細膩、精致。
  • 閉戶矣沉心:關閉門戶,心境沉靜。
  • 石眼:指石頭上的孔洞,此処比喻窗戶。
  • 晞影:陽光照射下的影子。
  • 浪紋:波浪般的紋理。
  • 衣光:衣服上的光澤。
  • 沈冷翠:深沉而冷豔的綠色。

繙譯

竹子高聳,幾枝便有直插雲霄的氣勢。 齋居雖僅丈餘,卻曲折廻鏇,空間充裕。 閑花無需繁多,一兩株便顯得細膩動人。 關閉門戶,心境沉靜,石窗透入雲氣。 卷中的鞦水波光,畫裡的春山意境。 陽光下的影子生出波浪般的紋理,衣服上的光澤顯得深沉而冷豔的綠色。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齋居的靜謐與雅致。竹子的高聳、齋居的曲折、閑花的細膩,共同營造出一種超然物外的氛圍。詩中“閉戶矣沉心,石眼通雲氣”表達了詩人內心的甯靜與對自然的曏往。通過對鞦水、春山的細膩刻畫,以及對光影變化的捕捉,詩人展現了對自然美的敏銳感知和深沉的情感躰騐。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簡樸生活的曏往和對自然美的熱愛。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