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壬辰:古代干支紀年法中的一個年份,具體對應公曆哪一年需要根據上下文推斷。
- 避地:躲避戰亂或災難的地方。
- 馬鞍山:山名,具體位置需根據上下文推斷。
- 治一枝未就:指修建或整理一處居所尚未完成。
- 茲春:這個春天。
- 聞儆:聽到警報或警告。
- 搆棲:搭建臨時的住所。
- 感賦:有感而發,寫下詩篇。
- 旅緒:旅途中的思緒或情緒。
- 剪蕪:修剪雜草。
- 植援:種植支撐物,如樹木等。
- 條舒:枝條舒展。
- 曲徑:彎曲的小路。
- 微風轉:微風轉向。
- 西窗:西邊的窗戶。
- 落照:夕陽的餘暉。
- 抱膝:抱膝而坐,形容沉思或憂愁的樣子。
- 琴書:琴和書,泛指文化藝術生活。
翻譯
在壬辰年爲了躲避戰亂來到馬鞍山,原本打算修建一處居所,但未能完成。這個春天,聽到了警報,於是又在原來的地方搭建了臨時的住所,心有所感,寫下了這十首詩。
旅途中的思緒終究無法停止,春天的美好也有其開始。修剪雜草以防枝條折斷,種植支撐物等待枝條舒展。彎曲的小路上微風轉向,西窗外的夕陽緩緩落下。在這個地方,我只能抱膝而坐,哪裏還敢奢望琴書之樂。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動盪時期尋找安身之所的艱辛與無奈。詩中,「剪蕪防甲折,植援俟條舒」表達了詩人對未來生活的期盼與努力,而「此中容抱膝,何敢問琴書」則流露出詩人對現實困境的無奈和對文化生活的渴望。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反映了詩人內心的複雜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