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一早舟至邕江

頗疑風景昔今殊,舉目邕江綠似濡。 幹木踰垣非已甚,子卿持節未全誣。 詩書此日宜高閣,青汗他年豈異圖。 但許故墟歌麥秀,敢勞新粟潤薇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邕江: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的一條河流。
  • :溼潤。
  • 幹木踰垣:比喻艱難或不可能的事情。幹木,枯木;踰,越過;垣,牆。
  • 子卿持節:指漢代蘇武(字子卿)持節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始終不屈。
  • 青汗:指歷史記載。
  • 異圖:不同的圖謀或計劃。
  • 故墟:廢墟,指舊址或遺蹟。
  • 麥秀:麥子成熟時的景象。
  • 薇枯:薇,一種植物,枯,枯萎。

翻譯

我頗感懷疑,風景是否與往昔不同,眼前邕江的水色綠得如同被溼潤。 幹木越過牆垣,這並非不可能,就像子卿持節出使,他的忠誠並非全無根據。 如今的詩書應被高高擱置,歷史的記載將來又豈會有不同的圖謀。 我只想在故墟中歌頌麥子成熟的景象,不敢期望新粟能滋潤已經枯萎的薇草。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邕江風景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古今變遷的感慨。詩中「幹木踰垣」與「子卿持節」形成對比,前者表達了對不可能之事的懷疑,後者則強調了忠誠與堅持的可貴。末句「但許故墟歌麥秀,敢勞新粟潤薇枯」則體現了詩人對過去的懷念與對現實的無奈,表達了一種深沉的歷史感慨和對未來的不確定感。

郭之奇

明廣東揭陽人,字仲常。崇禎元年進士。累遷至詹事府詹事。後隱居南交山中,結茅屋數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