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無人四首念漢武雄才及衛霍遠略

龍塞迢迢界豕狼,狼居山下書牛羊。自從鳴鏑誇風雨,豈念天兵似日霜。 將軍始攜古賢入,票姚仍選輕騎集。已過祁連胡畜衰,既取焉支胡婦泣。 幕南王庭安在哉,天子北登單于臺。單于臺,未央闕,不懸胡頭蓄鬍發。 胡歌綠管配,胡舞白題斜。胡無人,漢一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龍塞:古代邊塞名,此指邊疆地區。
  • 豕狼:指野豬和狼,比喻邊疆的敵人。
  • 狼居山:山名,此指邊疆的山脈。
  • 鳴鏑:古代一種響箭,此指戰爭的信號。
  • 天兵:指漢朝的軍隊。
  • 票姚:古代官名,此指將軍。
  • 祁連:山脈名,位於今甘肅一帶。
  • 焉支:古代地名,此指邊疆地區。
  • 幕南王庭:指匈奴的王庭,位於蒙古高原南部。
  • 單于臺:古代匈奴君主的居所。
  • 未央闕:漢朝皇宮的一部分,此指漢朝的權威。
  • 胡歌:指匈奴的歌曲。
  • 綠管:指匈奴的樂器。
  • 白題:指匈奴的舞蹈。
  • 胡無人:指匈奴沒有人才。
  • 漢一家:指漢朝統一。

翻譯

邊疆的龍塞遙遠,如同界線分隔着野豬和狼,狼居山下放牧着牛羊。自從戰爭的信號響起,風雨中誰能想到漢朝的軍隊如同霜雪般冷酷。

將軍最初帶領着古代的賢人進入戰場,票姚將軍仍然選拔輕騎兵集結。已經越過祁連山,使得胡人的牲畜衰弱,攻取了焉支,胡人的婦女哭泣。

匈奴的王庭在蒙古高原南部已不復存在,天子北登單于臺。在單于臺,未央闕,不再懸掛胡人的頭顱,也不再蓄留胡人的髮式。

匈奴的歌曲用綠管伴奏,胡人的舞蹈白題斜。匈奴沒有人才,而漢朝則是一個統一的國家。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漢武帝時期的邊疆戰爭和漢朝的軍事勝利。通過對比漢朝軍隊的強大和匈奴的衰落,詩人表達了對漢朝統一和強大的讚美。詩中運用了許多具體的戰爭和地理元素,如龍塞、狼居山、祁連、焉支等,增強了詩歌的歷史感和地域感。同時,通過對匈奴文化和漢朝文化的對比,詩人強調了漢朝的文明和統一,體現了對漢朝的自豪和驕傲。

郭之奇

明廣東揭陽人,字仲常。崇禎元年進士。累遷至詹事府詹事。後隱居南交山中,結茅屋數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