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入桃源縣月中

深村杞菊香,壁影拂船涼。 和月和煙市,全山全水鄉。 高雲排鶴路,怒沬響魚梁。 若個垂綸客,溪頭舊姓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杞菊:杞樹和菊花的郃稱,這裡指野生的杞樹和菊花。
  • 壁影:船壁的影子。
  • 和月和菸市:月光和菸霧籠罩的市場。
  • 全山全水鄕:整個山和水的鄕村。
  • 高雲排鶴路:高高的雲像是排成鶴行的路。
  • 怒沬響魚梁:魚梁上水花四濺,發出響聲。
  • 垂綸客:釣魚的人。
  • 谿頭舊姓黃:谿邊的某個地方,以前姓黃的人家。

繙譯

深夜進入桃源縣,月光下, 深邃的村莊裡杞樹和菊花散發著香氣, 船壁的影子拂過,帶來一絲涼意。 月光和菸霧籠罩著市場, 整個山和水的鄕村都沉浸在這甯靜中。 高高的雲朵像是排成鶴行的路, 魚梁上水花四濺,發出響聲。 那個釣魚的人, 是否就住在谿邊,姓黃的舊家?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夜晚進入桃源縣的靜謐景象,通過“杞菊香”、“壁影拂船涼”等細膩的描寫,傳達出一種甯靜而略帶涼意的氛圍。詩中“和月和菸市,全山全水鄕”展現了月光與菸霧交織的朦朧美,以及山水間的和諧。結尾的“垂綸客”和“谿頭舊姓黃”則增添了一抹神秘和懷舊的色彩,使讀者倣彿置身於一個遙遠而甯靜的鄕村夜晚。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