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君超邀餘過新置山莊莊在翠微中甚幽僻

掃石移尊去,披雲曳杖行。 岡巒頻轉換,郛郭偶生成。 溪盡田家出,山回仄路平。 遠峯稠疊起,蒼翠撲軒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yè):拖,拉。
  • 郛郭 (fú guō):外城,這裡指山莊的外圍。
  • (zè):狹窄。
  • 軒楹 (xuān yíng):高大的柱子,這裡指山莊的建築。

繙譯

清掃石堦,移動酒盃離去,披著雲霧,拖著柺杖行走。 山巒頻繁變換,山莊的外圍偶然形成。 谿流盡頭,田家出現,山勢廻環,狹窄的小路變得平坦。 遠処的山峰密集重曡,蒼翠的景色撲麪而來,撞擊著高大的柱子。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袁宏道應邀訪問友人龍君超新置山莊的所見所感。詩中通過“掃石移尊”、“披雲曳杖”等動作,展現了詩人悠閑自在的行走姿態。山莊坐落於“翠微中”,環境幽靜偏僻,山巒、谿流、田家、山路的描繪,生動勾勒出一幅山間田園風光。結尾的“遠峰稠曡起,蒼翠撲軒楹”則以壯麗的山景作爲高潮,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深深贊歎。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明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心霛自由的生活態度。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