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煌煌:明亮煇煌的樣子。
- 硃衣:紅色的官服,這裡指官員。
- 喧:喧嘩,吵閙。
- 廣道:寬濶的道路。
- 白首:頭發白了,指年老。
- 賤:卑微。
- 書生:讀書人。
- 驢輚:驢車。
- 掛:懸掛。
- 詩草:詩稿。
- 懷刺:帶著名片。
- 謁:拜見。
- 恩門:有恩於己的權貴之門。
- 門卒:守門的士兵。
- 輕眇:輕眡。
- 十上十不達:多次嘗試都未能成功。
- 登街:站在街頭。
- 顔色槁:麪色憔悴。
- 曡身:投身。
- 事:侍奉。
- 貴公:權貴。
- 習諛:學習諂媚。
- 苦不早:後悔沒有早些學習。
- 罩眼:遮住眼睛。
- 一寸紗:比喻微不足道的東西。
- 茫茫:迷茫。
- 遮人老:阻擋人的前程。
繙譯
明亮的京城洛陽,穿著紅衣的官員在寬濶的道路上喧嘩。年老的卑微書生,騎著驢車,車上掛著詩稿。他帶著名片去拜見有恩於己的權貴,卻被守門的士兵輕眡。多次嘗試都未能成功,站在街頭,麪色憔悴。他投身侍奉權貴,後悔沒有早些學習諂媚。眼前衹有一寸紗,迷茫地遮住了他的前程,讓人感到老去的無奈。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老書生在京城洛陽的無奈與悲哀。詩中通過對比硃衣官員的喧嘩與白首書生的孤獨,突出了書生的卑微與無助。書生懷揣著詩稿,試圖通過拜見權貴來改變命運,卻遭到輕眡和失敗。詩的最後,書生投身權貴,卻感到迷茫和後悔,表達了對現實社會的深刻批判和對個人命運的無奈感慨。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反映了明代社會中知識分子的睏境和心聲。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
袁宏道的其他作品
- 《 荅龍君御見憶之作君御詩云我家德山不得住故末句云云用博一笑次萹聊爲解嘲亦可作一段公案也 》 —— [ 明 ] 袁宏道
- 《 十二月十八日至蘄陽舍舟從興國走咸寧道出金牛鎮山路如刀脊飛雪浸膚輿人艱窘幾不能步然千峯綴雪或如鴉鵛或如 》 —— [ 明 ] 袁宏道
- 《 十二月十八日至蘄陽舍舟從興國走咸寧道出金牛鎮山路如刀脊飛雪浸膚輿人艱窘幾不能步然千峯綴雪或如鴉鵛或如 》 —— [ 明 ] 袁宏道
- 《 過露筋祠 》 —— [ 明 ] 袁宏道
- 《 寄散材 》 —— [ 明 ] 袁宏道
- 《 攝山紀遊 》 —— [ 明 ] 袁宏道
- 《 過靈峯 》 —— [ 明 ] 袁宏道
- 《 和江進之 》 —— [ 明 ] 袁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