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江進之

好手經爐冶,匡時正老成。 文通才未盡,元靜職猶輕。 妖作長沙鵩,帳空澧水螢。 花源留跡處,莎草背階生。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爐冶:指鍛鍊、磨鍊。
  • 匡時:指挽救時局,治理國家。
  • 文通:指文才通達。
  • 元靜:指官職尚低,未達到高位。
  • 長沙鵩:指賈誼在長沙時所作的《鵩鳥賦》,這裏比喻江進之的才華被埋沒。
  • 澧水螢:指澧水邊的螢火蟲,比喻江進之的才華如螢火蟲般微弱而不被重視。
  • 花源:指桃花源,比喻隱居的地方。
  • 莎草:一種草本植物。

翻譯

你的才華經過磨鍊,正是挽救時局、治理國家的老成之手。 你的文才還未完全展現,官職雖低,但你的才華不應被輕視。 你的才華如同賈誼在長沙所作的《鵩鳥賦》,被埋沒了; 又如澧水邊的螢火蟲,微弱而不被重視。 你在花源留下了足跡,那裏的莎草在臺階背面靜靜生長。

賞析

這首作品是袁宏道對江進之的哀悼之作,通過比喻和象徵的手法,表達了對江進之才華未被充分認可和利用的遺憾。詩中「好手經爐冶」形容江進之的才華經過磨鍊,「文通才未盡」則表達了對其才華未盡的惋惜。後兩句通過「長沙鵩」和「澧水螢」的比喻,形象地描繪了江進之才華被埋沒的境遇。最後兩句則以花源和莎草爲背景,暗示了江進之的隱逸生活和不被世人所知的才華。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凝練,充分展現了袁宏道對友人的深厚情誼和對才華被埋沒的無奈與悲憤。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