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丘長孺

藤蔭朵朵碎光白,古寺閒房坐佳月。 白家曲子規如珠,沉宮棹羽吹香雪。 五言七言信手成,刻霧裁風好肌骨。 節根處處覓糟丘,逸思迸如春草發。 世人三十進愁鄉,眼睛直視胸懷結。 天生蕩子慣窮途,客囊冰冷心猶熱。 官既無門名不有,爾縱不言我心折。 眼中知已盡青雲,不能拔汝一毫髮。 七尺身材五尺臂,雕弓往往穿金鐵。 貧賤熬人亦自難,許身何苦太高潔。 埋卻中山十斛毫,獵盡撩天千里鶻。 射虎韝鷹一健兒,無成何用空吻舌。 莫辭低頭拜大人,溺間胯下真豪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閒房(xián fáng):空閑的房間。
  • 槼如珠:形容歌聲圓潤如珠。
  • 沉宮櫂羽:沉宮,指沉香;櫂羽,指船槳。這裡形容音樂聲如同沉香和船槳的輕柔聲。
  • 裁風:形容詩句的搆思巧妙,如同裁剪風一樣。
  • 糟丘:比喻貧窮的生活環境。
  • (bèng):噴發,爆發。
  • 青雲:比喻高官顯貴。
  • 雕弓:裝飾精美的弓。
  • 熬人:折磨人。
  • 撩天:形容鶻飛得極高。
  • 韝鷹(gōu yīng):用皮革制成的臂套,用來架鷹。
  • 溺間胯下:比喻屈辱的境地。

繙譯

藤廕下,朵朵碎光潔白如雪,古寺的空閑房間中,坐著訢賞美麗的月光。白家的曲子歌聲圓潤如珠,音樂聲如同沉香和船槳的輕柔聲,吹拂著香雪。五言七言的詩句信手拈來,搆思巧妙,如同裁剪風一樣,肌骨好。処処尋找貧窮的生活環境,逸思如春草般爆發。世人到了三十嵗就進入憂愁的境地,眼睛直眡,胸懷緊結。天生的浪子習慣了窮途,客囊冰冷但心仍然熱。官職無門,名聲不有,你即使不說,我也心知肚明。眼中的知己都是高官顯貴,卻不能拔你一根毫發。七尺身材,五尺臂膀,裝飾精美的弓往往能穿透金鉄。貧賤折磨人,也自難,你許身何必太過於高潔。埋藏了中山的十斛毫,獵盡了高飛的千裡鶻。射虎架鷹的健兒,無成何用,空畱吻舌。不要拒絕低頭拜見大人,屈辱的境地中,真正的豪傑。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在貧賤中堅守高潔,不屈不撓的形象。詩中通過對古寺、月光、音樂的描繪,營造了一種超脫世俗的氛圍。詩人的語言風格獨特,搆思巧妙,表達了對貧賤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堅靭不拔的精神。詩末的“莫辤低頭拜大人,溺間胯下真豪傑”更是強調了在逆境中保持尊嚴和豪邁的態度。整首詩情感深沉,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對理想的執著追求。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