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太守徐濱嶽觀察岳陽偶道敝邑詩以送之

江風灩灩綠條絲,父老爭來拜戟支。 門外熊轓攀處子,掌中貂虎弄嬰兒。 肝腸似月冰皆徹,惠澤如春草不知。 一片酒香湖上石,摩苔重寫洞庭碑。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灩灩(yàn yàn):形容水波閃動的樣子。
  • 戟支:古代官員的儀仗之一,此處指徐濱嶽的儀仗。
  • 熊轓(xióng fān):古代一種有熊圖案的車。
  • 攀處子:指少女攀附車轅,表示對官員的敬仰。
  • 貂虎:指貂皮和虎皮,常用來裝飾官員的服飾或器物。
  • 掌中:手中。
  • 肝腸似月:比喻心地清白,如同明亮的月光。
  • 冰皆徹:冰清玉潔,比喻品德高潔。
  • 惠澤:恩惠。
  • 摩苔:摩擦苔蘚,意指在石碑上刻字。
  • 洞庭碑:指記載重要事件或人物事蹟的石碑。

翻譯

江邊的風輕輕吹拂,水波閃爍,綠柳如絲,當地的父老們爭相前來拜見徐濱嶽的儀仗。門外,少女們攀附着裝飾有熊圖案的車轅,表達敬仰;官員手中玩弄着貂皮和虎皮裝飾的器物,逗弄着嬰兒。徐濱嶽的心地如同明亮的月光一般清白,他的恩惠如同春天的草木,無聲無息卻無處不在。在酒香四溢的湖邊石上,人們摩擦苔蘚,重新刻寫關於洞庭湖的碑文,以紀念他的功德。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徐濱嶽離任時百姓對他的敬仰和不捨。通過「江風灩灩綠條絲」等自然景象的描繪,營造出一種寧靜而美好的氛圍。詩中「肝腸似月冰皆徹,惠澤如春草不知」巧妙地運用比喻,表達了徐濱嶽清廉高潔的品德和深遠的恩澤。結尾的「摩苔重寫洞庭碑」則象徵性地表達了百姓對他的永久記憶和崇高評價。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袁宏道對徐濱嶽的敬重和讚美。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