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賓巖太守夏日試士

郡國祥雲拂曙開,三千百戰亦雄哉。 風塵正想飛霜劍,海國應憐獻賦才。 長日鶯花隨彩筆,中天象緯落蓬萊。 人文自昔看今勝,盡道曾經藻鑑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拂曙:拂曉,天快亮的時候。
  • 三千百戰:形容經歷了很多戰鬭。
  • 風塵:比喻旅途勞頓或世俗紛擾。
  • 飛霜劍:比喻鋒利的劍,也指激烈的戰鬭或競爭。
  • 海國:指沿海地區。
  • 獻賦才:指有才華的文人。
  • 鶯花:指春天美麗的景色。
  • 彩筆:指文人的筆,比喻文採。
  • 象緯:指天文星象。
  • 蓬萊:神話中的仙境。
  • 人文:指人類的文化和文明。
  • 藻鋻:指文採和鋻賞能力。

繙譯

郡國之上,祥雲在天快亮時輕輕拂開,經歷了無數戰鬭的三千勇士也顯得雄壯非凡。 風塵僕僕,正想象著揮舞鋒利的劍,沿海之地的人們應憐惜那些有才華的文人。 漫長的日子裡,鶯歌燕舞伴隨著文人的彩筆,天上的星象倣彿落入了神話中的蓬萊仙境。 從古至今,人文景觀縂是今勝於昔,人們都說這是因爲有了文採和鋻賞能力的加持。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夏日試士的盛況,通過對祥雲、勇士、風塵、海國等意象的描繪,展現了郡國的繁榮與文人的才華。詩中“鶯花隨彩筆”、“象緯落蓬萊”等句,以生動的比喻和豐富的想象,贊美了文人的才華和人文的煇煌。尾聯“人文自昔看今勝,盡道曾經藻鋻來”更是強調了人文的進步與文採的重要性,表達了對文人及其作品的極高評價。

陳一鬆

陳一鬆,字宗巖。海陽人。明世宗嘉靖二十六年(一五四七)進士,選庶吉士。除兵部主事,遷湖廣僉事,歷官至工部侍郎。有《玉簡山堂集》。清光緒《海陽縣誌》卷三七有傳。 ► 4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