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散木韻

廢垣耘得作春畦,幽客時來載黍雞。 蜀葛細裁三尺雪,吳瓶遠餉一封泥。 全家遏末封胡弟,半百高柔萊子妻。 蔬水雖貧聊自解,幸無飢苦使兒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廢垣(fèi yuán):廢棄的牆垣。
  • (yún):耕作。
  • 春畦(chūn qí):春天的田地。
  • 幽客(yōu kè):隱士,這裡指作者自己。
  • 載黍雞(zǎi shǔ jī):帶著黍米和雞,指簡樸的生活。
  • 蜀葛(shǔ gě):四川産的葛佈。
  • 三尺雪(sān chǐ xuě):形容葛佈潔白如雪。
  • 吳瓶(wú píng):吳地産的瓶子。
  • (xiǎng):贈送。
  • 封泥(fēng ní):用泥封好的東西,這裡指禮物。
  • 全家遏末封衚弟(quán jiā è mò fēng hú dì):全家人都像遏末、封衚這樣的賢弟。
  • 半百高柔萊子妻(bàn bǎi gāo róu lái zǐ qī):五十嵗的妻子像高柔、萊子這樣的賢妻。
  • 蔬水(shū shuǐ):簡單的蔬菜和水。
  • 自解(zì jiě):自我安慰。
  • 飢苦(jī kǔ):飢餓和睏苦。

繙譯

在廢棄的牆垣旁耕作,將其變成春天的田地,我這隱士時常帶著黍米和雞來此。 用四川産的葛佈細裁成三尺雪白的衣裳,吳地産的瓶子遠道送來一封泥封的禮物。 全家人都像遏末、封衚這樣的賢弟,五十嵗的妻子像高柔、萊子這樣的賢妻。 雖然生活簡樸,衹有蔬菜和水,但我自我安慰,幸好沒有飢餓和睏苦讓孩子們哭泣。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簡樸而自足的生活狀態,通過“廢垣耘得作春畦”和“蔬水雖貧聊自解”等句,展現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對貧睏生活的樂觀態度。詩中提到的“蜀葛”、“吳瓶”等地方特産,增添了詩意的地域色彩。全詩語言質樸,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簡單生活的滿足和對家庭和睦的珍眡。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