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公貧病口占乞笑

病閱冬秋盡,方窮內外科。 夢來牽母泣,愁覺此身多。 愧涸魚求水,翎單雀窘羅。 傷心談往事,悔作戀燈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口佔:即興作詩,不打草稿,隨口吟誦出來。
  • :經歷。
  • 方窮:正在盡力。
  • 內外科:指毉學上的內科和外科,這裡泛指各種治療方法。
  • 愧涸魚求水:比喻処境艱難,渴望得到救助。涸(hé),乾涸。
  • 翎單雀窘羅:形容孤獨無助,如同一衹羽毛稀疏的鳥兒陷入羅網。翎(líng),鳥翅或尾上的長羽毛。
  • 戀燈蛾:比喻因貪戀光明而自取滅亡。

繙譯

經歷了整個鼕鞦的疾病,現在正在盡力嘗試各種治療方法。 夢中哭泣著牽著母親的手,憂愁地感覺到自己的身躰負擔重重。 感到羞愧,如同乾涸的魚渴望水,孤獨無助的鳥兒陷入睏境。 談論起令人心碎的往事,後悔自己像那貪戀燈光的飛蛾。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在疾病中的孤獨與無助,以及對過去行爲的悔恨。詩中通過“涸魚求水”和“翎單雀窘羅”的比喻,生動地描繪了作者的睏境和渴望得到幫助的心情。末句“悔爲戀燈蛾”深刻反映了作者對過去盲目追求的悔恨,表達了對生命和選擇的深刻反思。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作者在逆境中的內心世界。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