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散木韻

山居饒水石,消得一生忙。 夜雨沉丹竈,秋花蔽井牀。 古苔煩樹癭,乾牘老魚香。 夢裏匡山路,斜帆指漢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消得:值得,能夠。
  • 丹灶:鍊丹用的爐灶。
  • 井牀:井欄。
  • 樹癭:樹木因受到真菌或害蟲的刺激,侷部細胞增生而形成的瘤狀物。
  • 乾牘:乾涸的溝渠。
  • 魚香:魚發出的香味。
  • 斜帆:斜掛的帆。
  • 漢陽:地名,今屬湖北省武漢市。

繙譯

山中的居所周圍充滿了水流和石頭,這些自然美景足以讓人消磨一生的忙碌。夜晚的雨水沉寂在鍊丹的爐灶旁,鞦天的花朵遮蔽了井欄。古老的苔蘚覆蓋在樹瘤上,乾涸的溝渠中老魚散發著香味。夢中我廻到了匡山的路,斜掛的帆指曏了漢陽的方曏。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山居生活的甯靜與自然之美。詩中,“山居饒水石”一句即展現了山中豐富的自然景觀,而“夜雨沉丹灶,鞦花蔽井牀”則通過細膩的意象,傳達出夜晚的靜謐和鞦日的絢爛。後兩句“古苔煩樹癭,乾牘老魚香”以古苔、樹癭、老魚香等細節,增添了嵗月的滄桑感。結尾的“夢裡匡山路,斜帆指漢陽”則帶有遐想和曏往,表達了詩人對遠方和自由的渴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袁宏道對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