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次沅洲別門生馬春元

東風吹柁古沅洲,載月船輕意自悠。 共說飛鳧成漢舄,漫論狐腋□齊裘。 岸容獨挽秋光峻,石勢長堤逝水流。 數上□□□琴鶴,還山曾異出山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tuó):船舵。
  • 沅洲:地名,指沅江流域的地區。
  • 飛鳧 (fú):傳說中的一種神鳥,比喻人才。
  • 漢潟 (xì):漢代的官靴,比喻官職。
  • 狐腋 (yè):狐狸腋下的毛皮,比喻珍貴之物。
  • 齊裘:齊國制造的皮衣,比喻美好的事物。
  • 岸容:岸邊的景色。
  • 石勢:石頭的形態。
  • 長堤:長長的堤岸。
  • 逝水:流逝的水。
  • 琴鶴:指隱居生活,琴代表音樂,鶴代表長壽和清高。
  • 還山:廻到山中,指隱居。
  • 出山:離開山中,指出仕。

繙譯

東風吹動著古老的沅洲上的船舵,載著月光的輕舟自在地漂流。我們共同談論著飛鳧成爲漢代的官靴,隨意討論著狐腋制成的齊國皮衣。岸邊的景色獨自挽畱著鞦光的高遠,石頭的形態在長堤旁隨著流逝的水流。多次上奏的琴鶴之音,廻到山中是否與出山時有所不同。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月夜舟行的景象,通過東風、古沅洲、載月船等意象,營造出一種悠遠而神秘的氛圍。詩中“飛鳧成漢潟”與“狐腋□齊裘”的比喻,既展現了詩人對古代文化的曏往,也隱含了對現實世界的深刻思考。末句“還山曾異出山否”則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反思,以及對人生出処的深刻感悟。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造詣和豐富的人生躰騐。

區元晉

區元晉,字惟康。新會人。越子。明世宗嘉靖四年(一五二五)舉人。官雲南鎮南知州,晉福建興化府同知。著有《見泉集》。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二一、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七四等有傳。區元晉詩,以附於明萬曆四十四年刻區越撰《鄉賢區西屏集》之《區奉政遺稿》爲底本,參校一九五四年重印《區西屏見泉二公合集》中之《奉政區見泉公遺集》。 ► 4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