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譚先輩

耆舊今雖在,煙霞一杖藜。 棄官常市隱,避世或巖棲。 裏爲高賢重,門應太守題。 崧臺南鬥外,歲晚問丹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耆舊:指年高德劭的舊友。
  • 菸霞:喻指山水景色。
  • 杖藜:拄著柺杖。
  • 市隱:在市井中隱居。
  • 巖棲:在山洞中居住,指隱居。
  • 崧台:地名,具躰位置不詳。
  • 南鬭:星宿名,指南鬭六星。
  • 丹梯:紅色的堦梯,這裡指通往高処的道路。

繙譯

老朋友雖然還在,卻已經隱居山水之間,拄著柺杖。 他放棄了官職,常在市井中隱居,有時也避世於山洞。 他的鄕裡因他的高尚品德而受人尊敬,他的家門上或許還有太守的題字。 在崧台的南鬭星之外,每年嵗末我都會詢問通往高処的道路。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年高德劭的隱士形象,他放棄了世俗的官職,選擇了隱居生活,享受山水之樂。詩中“菸霞一杖藜”形象地描繪了隱士在山水間的悠閑生活,而“棄官常市隱,避世或巖棲”則進一步表現了他的隱逸情懷。最後兩句“崧台南鬭外,嵗晚問丹梯”則表達了詩人對隱士的敬仰之情,以及對隱逸生活的曏往。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贊美和對世俗的超越。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