潖洲月下獨泛

乘汐臨芳渚,停橈弄晚霞。 月華搖寶剎,星影落江槎。 波送隨流葉,風傳出霧花。 溯洄方未已,閒興在蒹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潖洲(pá zhōu):地名,具體位置不詳,可能指某個島嶼或水域。
  • (xī):潮汐,指海水受月球引力影響而產生的週期性漲落。
  • 芳渚(fāng zhǔ):芳香的小洲,渚指水中的小塊陸地。
  • (ráo):船槳。
  • 月華(yuè huá):月光。
  • 寶剎(bǎo chà):指佛寺。
  • 星影(xīng yǐng):星光。
  • 江槎(jiāng chá):江中的小船。
  • 溯洄(sù huí):逆流而上。
  • 蒹葭(jiān jiā):蘆葦。

翻譯

在潖洲的月下獨自泛舟, 乘着潮汐來到芳香的小洲,停下船槳欣賞晚霞。 月光搖曳在佛寺之上,星光灑落在江中的小船。 水波隨着流葉一同盪漾,風傳來了霧中花朵的香氣。 逆流而上還未結束,閒適的心情在蘆葦間遊蕩。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在潖洲月下獨自泛舟的寧靜景象。詩中,「月華搖寶剎,星影落江槎」一句,通過月光與星光的交織,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意境,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寧靜安詳的心境。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寧靜生活的嚮往。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