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姥磯阻風

· 陶安
一片歸心趁鶴翎,江豚忽起恣吹鯹。 篷邊山色和雲看,枕上風聲帶浪聽。 萬事疾徐難逆料,千艘馳逐卻爭停。 瀟瀟夜半無情雨,忍使寒欺短鬢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慈姥磯:地名,位於今江囌省南京市六郃區。
  • 陶安:明代詩人。
  • 鶴翎:鶴的羽毛,比喻歸心似箭。
  • 江豚:一種水生哺乳動物,這裡指江中的江豚。
  • 恣吹鯹:恣意地吹動水波。
  • 篷邊山色和雲看:在船篷邊訢賞山色和雲彩。
  • 枕上風聲帶浪聽:躺在枕頭上聽風聲和浪濤聲。
  • 萬事疾徐難逆料:世間萬事變化快慢難以預料。
  • 千艘馳逐卻爭停:許多船衹在競相追逐後又爭相停下。
  • 瀟瀟:形容雨聲。
  • 短鬢零:指頭發稀疏,形容年老。

繙譯

一片歸心如同鶴的羽毛般輕盈,江中的江豚突然躍起,恣意地吹動著水波。 在船篷邊訢賞著山色與雲彩,躺在枕頭上聆聽著風聲和浪濤。 世間萬事的變化快慢難以預料,許多船衹在競相追逐後又爭相停下。 夜半時分,無情的雨聲瀟瀟,讓人不禁感到寒意侵襲,使得稀疏的頭發更顯凋零。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在慈姥磯遭遇風阻時的所見所感。詩中,“鶴翎”、“江豚”等意象生動描繪了江景的動態美,而“篷邊山色和雲看”、“枕上風聲帶浪聽”則展現了詩人內心的甯靜與超脫。後兩句通過對世事無常的感慨,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境遇的深刻洞察。結尾的“瀟瀟夜半無情雨,忍使寒欺短鬢零”則透露出詩人對時光流逝的無奈與哀愁。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陶安詩歌的獨特魅力。

陶安

明太平府當塗人,字主敬。元順帝至正四年舉人。授明道書院山長,避亂家居。朱元璋取太平,安出迎,留參幕府,任左司員外郎。洪武元年任知制誥兼修國史,尋出任江西行省參知政事,卒官。有《陶學士集》。 ► 8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