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澗聽水聲送別太古禪師

· 馬治
汩汩石上語,瀏瀏風中琴。 清晨南澗流,似是太古音。 出谷乍喧冗,入林杳深沉。 後來自相續,前者既難尋。 問客何緣起,悠悠傷別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汩汩(gǔ gǔ):形容水流聲。
  • 瀏瀏(liú liú):形容風聲。
  • 太古:遠古時代。
  • 喧冗(xuān rǒng):喧閙繁忙。
  • (yǎo):深遠,不見蹤影。

繙譯

石上水聲汩汩,風中風聲瀏瀏。 清晨南澗流水,倣彿是太古之音。 水聲出穀時喧閙繁忙,進入林中則深遠沉靜。 後來的聲音自相續,前者的聲音已難尋覔。 問客人爲何緣起,悠悠然傷感別離之心。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南澗清晨的水聲和風聲,營造出一種古樸而深遠的意境。詩中“汩汩石上語,瀏瀏風中琴”巧妙地運用擬人手法,將自然聲音賦予生命,倣彿它們在低語、在彈琴。後文通過對比水聲在不同環境中的變化,表達了時間的流逝和事物的無常,以及由此引發的別離之傷。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感悟。

馬治

元明間常州府宜興人,字孝常。初爲僧,能詩。元末,周履道避地宜興,治爲具舟車,盡窮陽羨山溪之勝,以詩唱和,成《荊南倡和集》。洪武初,爲內丘知縣,終建昌知府。 ► 4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