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西樵

鬆間四五翁,勸我居錦巖。 巖前下飛瀑,後可結茅庵。 隔林望村落,一一入煙嵐。 水石既瀠帶,藤筱復相參。 桃花發天上,桂樹生山南。 愛此風土美,況聆丘壑談。 晨朝警鶴轡,景夕駐鸞驂。 拂霧採靈藥,開雲藝鬆杉。 隆情匪虛飾,夙志庶無慚。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錦巖:地名,可能是指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
  • 茅庵:簡陋的小屋,常指隱士的居所。
  • 煙嵐:山間雲霧。
  • 瀠帶:環繞,形容水石環繞的樣子。
  • :小竹子。
  • 桂樹:一種常綠小喬木,葉子呈橢圓形,有香味,開白色或暗黃色小花,果實橢圓形,紫紅色。
  • 警鶴轡:警戒的鶴,轡指駕馭鶴的繮繩。
  • 駐鸞驂:停駐的鳳凰,驂指駕馭鳳凰的車。
  • 藝鬆杉:種植松樹和杉樹。

翻譯

在松林中,有四五位老者,他們勸我居住在錦巖。那裏巖前有飛瀑落下,後面可以建造一座茅庵。透過樹林望向村落,每一處都籠罩在山間的雲霧之中。水石環繞,藤蔓和小竹子相互交錯。桃花在天上綻放,桂樹生長在山的南面。我喜愛這裏的風景和美好的風土,更不用說那些關於山水的談話了。清晨有警戒的鶴駕馭着繮繩,傍晚有停駐的鳳凰。我拂去霧氣採集靈藥,開墾雲霧中的土地種植松樹和杉樹。這些情感並非虛假的裝飾,我長久以來的志向或許不會感到羞愧。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隱居山林的理想生活圖景。詩人通過與鬆間老者的對話,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嚮往和對簡樸生活的渴望。詩中「錦巖」、「飛瀑」、「茅庵」等意象,構建了一個遠離塵囂、寧靜和諧的隱居環境。同時,詩人通過對「桃花」、「桂樹」等自然元素的讚美,進一步抒發了對自然的熱愛和對隱居生活的滿足。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追求心靈自由和精神富足的理想。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