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集慶教授博淵泉

· 陶安
四薦科場筆有神,三爲博士甑生塵。 江南學校尊升郡,海內英豪讓國人。 青鏡忽看霜入鬢,玉堂行與月爲鄰。 臨岐無限留連意,已覺風雲滿要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四薦科場:指四次參加科舉考試。
  • 筆有神:形容文筆非常出色,有如神助。
  • 三爲博士:三次擔任博士的職務。
  • 甑生塵:甑(zèng)是一種古代的蒸食器具,生塵表示長時間不用,比喻生活貧困。
  • 尊升郡:指江南地區的學校地位尊崇,如同郡縣一般。
  • 海內英豪:指國內的傑出人才。
  • 青鏡:古代的鏡子,這裏比喻年華老去。
  • 霜入鬢:比喻白髮,象徵年老。
  • 玉堂:指翰林院,也泛指朝廷或高級官署。
  • 臨岐:岐(qí),指分岔路口,比喻分別時的情景。
  • 留連意:留戀不捨的心情。
  • 風雲滿要津:要津,指重要的渡口,比喻重要的職位或地方。風雲滿要津,形容前程遠大,充滿機遇。

翻譯

四次參加科舉考試,文筆如同有神助一般出色,三次擔任博士職務,家中卻貧困到蒸食器具都積滿了灰塵。江南的學校地位尊崇如同郡縣,國內的傑出人才都讓位於國人。忽然間,青鏡中看到自己的鬢髮已如霜白,而在玉堂中,時間流逝如同與月爲鄰。在分別的路口,心中充滿了留戀不捨的情感,已經感覺到前程充滿了機遇和風雲。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陶安的科舉經歷和人生感慨。詩中,「四薦科場筆有神」展現了作者的才華,而「三爲博士甑生塵」則反映了其清貧的生活。通過「青鏡忽看霜入鬢」和「玉堂行與月爲鄰」,作者表達了對年華逝去的感慨和對官場生涯的體驗。最後兩句「臨岐無限留連意,已覺風雲滿要津」則寄寓了對未來的希望和不捨的離別之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作者的文學才華和人生感悟。

陶安

明太平府當塗人,字主敬。元順帝至正四年舉人。授明道書院山長,避亂家居。朱元璋取太平,安出迎,留參幕府,任左司員外郎。洪武元年任知制誥兼修國史,尋出任江西行省參知政事,卒官。有《陶學士集》。 ► 8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