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樂府飛龍曲留上陳左相

· 高適
德以精靈降,時膺夢寐求。 蒼生謝安石,天子富平侯。 尊俎資高論,巖廊挹大猷。 相門連戶牖,卿族嗣弓裘。 豁達雲開霽,清明月映秋。 能爲吉甫頌,善用子房籌。 階砌思攀陟,門闌尚阻修。 高山不易仰,大匠本難投。 跡與松喬合,心緣啓沃留。 公才山吏部,書癖杜荊州。 幸沐千年聖,何辭一尉休。 折腰知寵辱,回首見沈浮。 天地莊生馬,江湖范蠡舟。 逍遙堪自樂,浩蕩信無憂。 去此從黃綬,歸歟任白頭。 風塵與霄漢,瞻望日悠悠。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精靈:古代認爲聰明傑出的人物是天地精靈所降。
  • 時膺(yīng)夢寐求:正好應和君主夢寐以求的尋訪。時,恰逢。膺,應和、承受。夢寐,夢想、嚮往。
  • 蒼生謝安石:把輔佐蒼生的重任寄託於像謝安那樣的賢才。謝安石,東晉政治家謝安,字安石,隱居東山不願出仕,後因形勢出山,成功指揮淝水之戰 ,挽救國家危局。這裏以謝安比作陳左相。
  • 天子富平侯:天子得到了像富平侯張安世那樣的賢才。富平侯,西漢張安世,以謹慎著稱,與霍光共同輔佐漢昭帝 ,這裏比陳左相。
  • ****尊俎(zūn zǔ):古代盛酒肉的器具,這裏代指宴席。
  • 巖廊:高峻的廊廡,借指朝廷。
  • ****大猷(yóu):治國的大道、良策。
  • ****相門連戶牖(yǒu):指宰相家族門第高貴、氣勢宏大,門戶相連。戶牖,門窗。
  • ****弓裘(gōng qiú):「克傳弓裘」的略語。《禮記·學記》:「良冶之子,必學爲裘;良弓之子,必學爲箕。」意思是善於冶金的工匠的兒子,一定學習補皮衣,善於造弓的人的兒子,一定學習做畚箕 。後以「弓裘」比喻父子世代相傳的事業。
  • ****雲開霽(jì):雲霧散開,雨過天晴。
  • 吉甫頌:尹吉甫所作的頌揚之詩。尹吉甫是周宣王的大臣,曾奉命北伐獫狁,勝利歸來,他作詩歌頌周宣王的美德及他的戰功。這裏是說陳左相能像尹吉甫那樣以頌歌稱揚天子的功德。
  • 子房籌:張良的謀略。子房,張良,字子房,爲劉邦重要謀士,多有奇謀妙策助劉邦成就帝業。
  • ****階砌(jiē qì):臺階。
  • ****攀陟(zhī):攀登。
  • ****門闌(lán):門檻,借指門第。
  • 阻修:路途遙遠而險阻。
  • 大匠:技藝高超的木工,這裏借指位高權重的相爺。
  • 松喬:赤松子和王子喬,都是傳說中的仙人。
  • 啓沃:竭誠開導、輔佐君王。
  • 山吏部:指山濤,西晉名士,曾任吏部尚書,善於甄別人才,用人得當。這裏以山濤的才能來讚譽陳左相。
  • 書癖杜荊州:指杜預,西晉名將,官至鎮南大將軍、都督荊州諸軍事 。他博學多通,自稱有「《左傳》癖」。
  • 黃綬:黃色的印綬,代指品級較低的官職。
  • ****歸歟(yú):回去吧。
  • 風塵:塵世,這裏指詩人自己的官職低微身處塵世的境況。
  • 霄漢:雲霄和天河,比喻高位,這裏指陳左相所處的高位。

翻譯

您這般的賢德是天地精靈所降,正好應和了君主心中長久的渴求。天下蒼生把希望寄託於您這如謝安般的賢才,天子也因得到您這像富平侯的良臣而富足安穩。在宴席之上您憑藉卓越高超的言論,在朝廷之中您能拿出治國的良策。您出身宰相家族,門第高貴,家族事業世代承傳。您爲政的氣象就像雨後天晴雲霧散開,又似明月輝映着清朗的秋夜。您能如尹吉甫作頌歌稱揚天子功績,又善於運用張良般的謀略。我真想攀登上臺階接近您,無奈門第懸殊路途遠難成行。您如高山讓人難以仰及,又似技藝高超的大匠讓人難以投效。您的蹤跡彷彿與仙人赤松子和王子喬相伴,您一心輔佐君主竭誠盡力。您有着山濤一樣甄別賢才的出衆才能,也有杜預那樣對書癡迷的雅好。有幸生在這聖明的時代,我怎會推辭只做一個小縣尉。我彎腰屈膝爲官,深知寵辱變化,回首人生只看見起落沉浮。天地之間如同莊子所講萬物一體,我想像范蠡一樣泛舟江湖。逍遙自在的生活就能自我歡樂,胸懷坦蕩確實沒有憂愁。就此離去投身小官職位,回去吧哪怕一直到白頭。我身處低位與您高居高位差距很大,我只能日復一日地遙望着您。

賞析

這首詩是高適寫給陳左相的贈詩,充分表達了對陳左相的讚譽和敬仰之情。開篇將陳左相比作應君主夢境所求而來的賢才,藉助謝安、富平侯等典故,突出其蒼生所望與天子倚重的地位。在詩中,高適描繪了陳左相在朝堂上憑藉高論、大猷輔佐天子治國理政,展現其顯赫的家族背景以及非凡的才能與品德。緊接着通過「雲開霽」「月映秋」等自然景象,生動刻畫陳左相爲政清明的形象。詩中用「吉甫頌」「子房籌」「山吏部」「書癖杜荊州」等典故,多角度讚美其具備多種傑出能力。 之後,詩歌筆鋒一轉,表明自己因地位懸殊,渴望接近卻難以如願的處境。末尾表達自己打算安心面對官職卑微,嚮往逍遙江湖的心境,同時流露出對陳左相遙不可及的無盡瞻望。整首詩用典豐富,語言典雅,既有對對方的敬重與讚美,又融入自身心境表達,兼具文學性與情感深度 ,是一首展現詩人交友心態與才情風度的佳作。

高適

高適

高適,字達夫、仲武,漢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縣)人,後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騎常侍、渤海縣,世稱高常侍。高適與岑參並稱“高岑”,有《高常侍集》等傳世,其詩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着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開封禹王臺五賢祠即專爲高適、李白、杜甫、何景明、李夢陽而立。後人又把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 ► 2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