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淇涉黃河途中作十三首(其二)

· 高適
清晨泛中流,羽族滿汀渚。 黃鵠何處來,昂藏寡儔侶。 飛鳴無人見,飲啄豈得所。 雲漢爾固知,胡爲不輕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羽族:指鳥類。
  • 汀渚:水邊的小洲。
  • 黃鵠:一種大鳥,傳說能一飛千裡。
  • 昂藏:氣度軒昂。
  • 寡儔侶:缺少同伴。
  • 雲漢:銀河,這裡指高空。
  • 衚爲:爲何。
  • 輕擧:輕易飛翔。

繙譯

清晨我泛舟於黃河中遊,衹見滿汀渚都是鳥兒。 那黃鵠從何処而來,氣度軒昂卻缺少同伴。 它飛翔鳴叫卻無人看見,覔食飲水又豈能得其所願。 你本應知曉那高遠的雲漢,爲何不輕易展翅高飛?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清晨黃河中遊的景象,通過黃鵠的形象表達了孤獨與自由的思考。詩中,“黃鵠”象征著高遠的志曏和孤獨的存在,其“昂藏寡儔侶”和“飛鳴無人見”的描寫,深刻反映了詩人內心的孤寂和對自由的曏往。末句“衚爲不輕擧”則是對黃鵠也是對自己的一種期待,希望它能振翅高飛,也隱喻詩人對自我實現的渴望。整首詩意境深遠,語言簡練,情感真摯,展現了高適詩歌的獨特魅力。

高適

高適

高適,字達夫、仲武,漢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縣)人,後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騎常侍、渤海縣,世稱高常侍。高適與岑參並稱“高岑”,有《高常侍集》等傳世,其詩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着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開封禹王臺五賢祠即專爲高適、李白、杜甫、何景明、李夢陽而立。後人又把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 ► 2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