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潭

· 韋莊
激石懸流雪滿灣,九龍潛處野雲閒。 欲行甘雨四天下,且隱澄潭一頃間。 浪引浮槎依北岸,波分晚日見東山。 垂髯儻遇穆王駕,閬苑周流應未還。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激石:水流衝擊石塊。
  • 懸流:瀑布,從高處垂下的水流。
  • 九龍潛處:傳說龍潭中有九條龍潛藏。
  • 甘雨:好雨,有益的雨。
  • 澄潭:清澈的水潭,這裏指龍潭 。
  • 一頃:一百畝,形容潭面的面積。
  • 浮槎(chá):木筏。傳說中來往於海上和天河之間的木筏。
  • 垂髯(rán):鬍鬚下垂。這裏可能代指龍。
  • 穆王:周穆王,傳說曾乘八駿西巡天下。
  • 閬苑(làng yuàn):傳說中的神仙住處。

翻譯

水流衝擊着石塊,如懸流般的瀑布濺起的水花使整個山灣像是堆滿了白雪;在那平靜處,九條龍悄悄潛藏,山間的野雲悠然飄蕩。 這龍本有着施灑甘霖普濟天下的心願,可如今暫且隱於這一頃澄淨的水潭之中 。 波浪牽引着木筏靠向北岸,夕陽的餘暉被水波分開,映照出遠處的東山。 若是這龍鬚飄逸的神龍有幸遇到周穆王的車駕,想必隨其在神仙居住的閬苑暢遊,就再也不會回來了。

賞析

這首詩圍繞「龍潭」展開描寫,意境開闊又富奇幻色彩。開篇「激石懸流雪滿灣,九龍潛處野雲閒」,描繪出龍潭周圍水流湍急、水花飛濺如雪的生動畫面,同時以野雲的閒適襯托九龍潛藏的靜謐,動靜結合,爲全詩定下神祕的基調。

「欲行甘雨四天下,且隱澄潭一頃間」,賦予龍潭中的九龍以濟世的心懷與隱士般的姿態,展現出一種內在的矛盾與張力,暗示了龍的蟄伏只是暫時的。

頷聯「浪引浮槎依北岸,波分晚日見東山」則細緻描繪了龍潭傍晚時分的風光,波浪與木筏、晚日與東山相互映襯,構成一幅優美的山水畫卷,畫面感十足。

最後「垂髯儻遇穆王駕,閬苑周流應未還」,藉助周穆王和閬苑的神話傳說,進一步拓展了詩歌的想象空間,表達了對自由、超脫境界的嚮往。整首詩借景抒情,借對龍潭景色與龍的傳說的描寫,寄寓了詩人對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對人生的思考。

韋莊

韋莊

韋莊,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陝西省西安市)人。晚唐政治家,詩人。廣明元年(880年)韋莊在長安應舉,黃巢攻佔長安以後,與弟妹失散,浪跡天涯。中和三年(883年)三月,在洛陽寫有長篇歌行《秦婦吟》。昭宗乾寧元年(894年)進士,曾任校書郎、左補闕等職。乾寧四年(897年),李詢爲兩川宣諭和協使,聘用他爲判官。在四川時爲王建掌書記,蜀開國制度皆莊所定,官至吏部尚書,同平章事,武成三年(910年)八月,卒於成都花林坊。葬白沙之陽。諡文靖。 ► 381篇诗文

韋莊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