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送蔣尚書兼御史大夫東都留守
副相威名重,春卿禮樂崇。
錫圭仍拜下,分命遂居東。
高旆翻秋日,清鐃引細風。
蟬稀金谷樹,草遍德陽宮。
教用儒門儉,兵依武庫雄。
誰雲千載後,周召獨爲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副相:尚書的別稱。
- 春卿:指禮部尚書。這裏蔣尚書兼御史大夫,用「春卿」突出其身份尊崇 。
- ****錫圭(xī guī):古代諸侯朝天子時,天子賜以珪瓚 。「錫」通「賜」,賜予。「圭」是古代帝王或諸侯在舉行典禮時拿的一種玉器 。
- 分命:受帝王分付的使命。
- ****旆(pèi):旗幟。
- ****鐃(náo):古代軍中樂器,像鈴鐺,但沒有舌。
- 金谷:金谷園,晉代石崇的別墅,在今河南洛陽西北。
- 德陽宮:東漢宮殿名,在洛陽。這裏借指洛陽的宮殿。
- 周召:周公旦和召公奭,兩人都是周朝的賢相。
翻譯
蔣尚書身爲副相威名遠揚,作爲掌管禮樂的春卿備受尊崇。他受天子賜予珪瓚後拜謝聖恩,然後奉命前往東邊洛陽擔任留守。 高高的軍旗在秋日裏翻動,清晰的鐃聲在微風中傳來。金谷園裏的樹上蟬聲稀少,德陽宮四處長滿了青草。他用儒家的勤儉之道教化衆人,軍隊依靠着強大的武庫作爲後盾。誰說在千年之後,只有周公和召公纔是賢能的公卿,如今蔣尚書也同樣傑出。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送別蔣尚書前往東都洛陽擔任留守時所作的送別詩。 開篇兩句通過「威名重」「禮樂崇」直接點明蔣尚書身份地位之高,爲全詩奠定了尊崇誇讚的基調。詩中「錫圭仍拜下,分命遂居東」兩句敘事,交代蔣尚書因受天子之命而前往洛陽任職。「高旆翻秋日,清鐃引細風」,描寫送別的場景,軍旗翻動、鐃聲悠揚,既有畫面感又營造出莊重的氛圍。 「蟬稀金谷樹,草遍德陽宮」描繪洛陽之地的景象,展現出一種寧靜而開闊的意境,暗示洛陽曾經的繁華與如今的落寞。 「教用儒門儉,兵依武庫雄」則從教化和軍事兩個方面高度讚揚蔣尚書治理東都的能力和智慧。最後兩句以反問形式作結,將蔣尚書與古代賢相周公旦、召公奭相提並論,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蔣尚書的崇敬和讚美之情。整首詩語言典雅,對仗工整,情感真摯,既有對友人任職的祝福,也對友人能力德行給予高度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