薊門不遇王之渙郭密之因以留贈

· 高適
適遠登薊丘,茲晨獨搔屑。 賢交不可見,吾願終難說。 迢遞千里遊,羈離十年別。 才華仰清興,功業嗟芳節。 曠蕩阻雲海,蕭條帶風雪。 逢時事多謬,失路心彌折。 行矣勿重陳,懷君但愁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薊門:古代地名,今北京一帶。
  • 搔屑:形容心情煩亂,無法安定。
  • 迢遞:形容路途遙遠。
  • 羈離:長期離別。
  • 清興:高雅的興致。
  • 芳節:美好的時光。
  • 曠蕩:空曠遼闊。
  • 失路:迷失方向,比喻人生遭遇困境。
  • 彌折:更加曲折。

翻譯

我遠行至薊門,今日獨自心煩意亂。 賢良的朋友難以相見,我的心願終究難以訴說。 千里迢迢的遊歷,十年長久的離別。 仰慕你的才華與清雅興致,嘆息你的功業與美好時光。 廣闊的天地被雲海阻隔,蕭瑟中帶着風雪。 逢時遇事多有謬誤,迷失方向的心更加曲折。 走吧,不要再多說,懷念你只是讓我更加愁苦。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高適對友人王之渙和郭密之的思念之情,以及對自己旅途中的孤獨和困境的感慨。詩中,「搔屑」、「迢遞」、「羈離」等詞語生動描繪了詩人的心境和旅途的艱辛。通過對「才華」、「清興」、「芳節」的讚美,詩人表達了對友人才華和美好時光的羨慕與惋惜。最後,「曠蕩阻雲海,蕭條帶風雪」以及「失路心彌折」等句,深刻反映了詩人面對困境時的無奈和內心的掙扎。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高適

高適

高適,字達夫、仲武,漢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縣)人,後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騎常侍、渤海縣,世稱高常侍。高適與岑參並稱“高岑”,有《高常侍集》等傳世,其詩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着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開封禹王臺五賢祠即專爲高適、李白、杜甫、何景明、李夢陽而立。後人又把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 ► 2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