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熊少府題盧主簿茅齋

· 高適
虛院野情在,茅齋秋興存。 孝廉趨下位,才子出高門。 乃繼幽人靜,能令學者尊。 江山歸謝客,神鬼下劉根。 階樹時攀折,窗書任討論。 自堪成獨往,何必武陵源。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孝廉:古代選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後多指有學問和品德的人。
  • 幽人:隱士。
  • 謝客:指謝靈運,東晉時期的文學家、政治家,以山水詩著稱。
  • 劉根:東漢時期的道士,傳說能驅使鬼神。
  • 獨往:獨自前往,指隱居或追求個人理想。
  • 武陵源:指桃花源,出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象徵理想中的隱居之地。

翻譯

在幽靜的院落中,野外的情趣依舊,茅草搭建的書齋裏,秋日的興致猶存。 孝廉謙遜地處於下位,才子卻出自高門。 他繼承了隱士的寧靜,能讓學者們尊敬。 江山美景歸於謝靈運這樣的客人,神鬼之事則歸劉根這樣的道士。 時常攀折庭院中的樹木,窗前的書籍任由討論。 自己足以獨自前往,何必非得是武陵源那樣的桃花源。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幽靜的茅齋景象,通過對「孝廉」與「才子」、「幽人」與「學者」的對比,展現了主人公的高潔品格和學識。詩中提到的「謝客」和「劉根」分別代表了文學與神祕,反映了主人公對知識的追求和對自然、超自然現象的興趣。結尾的「獨往」和「武陵源」則表達了主人公對個人理想的追求,以及對傳統隱逸生活的嚮往,但又透露出一種獨立自主、不拘泥於傳統隱逸地的態度。

高適

高適

高適,字達夫、仲武,漢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縣)人,後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騎常侍、渤海縣,世稱高常侍。高適與岑參並稱“高岑”,有《高常侍集》等傳世,其詩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着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開封禹王臺五賢祠即專爲高適、李白、杜甫、何景明、李夢陽而立。後人又把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 ► 2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