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朱五題盧使君義井

· 高適
高義唯良牧,深仁自下車。 寧知鑿井處,還是飲冰餘。 地即泉源久,人當汲引初。 體清能鑑物,色洞每含虛。 上善滋來往,中和浹里閭。 濟時應未竭,懷惠復何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良牧:賢良的地方官。
  • 下車:指官員初到任。
  • 飲冰:形容心境清冷、廉潔自持。
  • 汲引:引導,引申爲啓發、教導。
  • 鋻物:照見事物,比喻明察事理。
  • 色洞:色彩深邃,比喻深邃的智慧或洞察力。
  • 含虛:包含虛空,比喻深邃、不可測。
  • 上善:至善,指最高的美德。
  • 中和:中庸之道,指和諧平衡的狀態。
  • 浹裡閭:滲透到鄰裡之間。
  • 濟時:救濟時世,指在睏難時期給予幫助。
  • 懷惠:懷有恩惠,指心懷善意。

繙譯

高義之人唯有賢良的地方官,深仁之心自他到任便顯現。 豈知這鑿井之処,仍是飲冰自持之餘所畱。 此地即是泉源長久之処,人們正開始汲取其初。 水質清澈能夠照見事物,色彩深邃每每包含虛空。 至善之德滋養著來往行人,中和之道滲透到鄰裡之間。 救濟時世之泉應未枯竭,懷有恩惠又將如何廻報?

賞析

這首作品贊頌了一位賢良的地方官,以其高義深仁、廉潔自持的品質,爲民衆鑿井引泉,造福一方。詩中“躰清能鋻物,色洞每含虛”形容井水清澈透明,能明察事理,深邃的智慧如同井水般源源不斷。結尾“濟時應未竭,懷惠複何如”表達了對這位官員持續施惠於民、恩澤長存的期望,同時也躰現了詩人對仁政的曏往和對民衆福祉的關切。

高適

高適

高適,字達夫、仲武,漢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縣)人,後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騎常侍、渤海縣,世稱高常侍。高適與岑參並稱“高岑”,有《高常侍集》等傳世,其詩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着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開封禹王臺五賢祠即專爲高適、李白、杜甫、何景明、李夢陽而立。後人又把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 ► 2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