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洞壑(hè):深邃的山谷。
- 雙扉:雙門,這裏指進入山谷的入口。
- 深阱(jǐng):深坑,比喻險峻之地。
- 高墟:高聳的土丘,這裏指山峯。
- 天開白日:形容天空晴朗,陽光普照。
- 軍國:指國家的重要軍事和政治中心。
- 山夾黃河:山脈夾持着黃河,形容地勢險要。
- 帝居:帝王的居所,指都城。
- 隋煬:指隋煬帝,歷史上的昏君,以荒淫無度著稱。
- 奉春長策:指長期的政策或計劃。
- 扃鐍(jiōng jué):鎖鑰,比喻國家的安全措施。
- 四百餘:四百多年,這裏指的是漢朝的統治時間。
翻譯
初入那深邃的山谷,彷彿從險峻的深坑中仰望高聳的山峯。天空晴朗,陽光普照,照耀着國家的軍事和政治中心,山脈夾持着黃河,守護着帝王的都城。隋煬帝遠遊不歸,他的長期政策又究竟如何呢?須知漢朝能夠嚴密守護國家安全,延續了四百多年的輝煌。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潼關的險要地勢和其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通過對比隋煬帝的荒淫與漢朝的穩固,詩人表達了對國家安全和長治久安的深切關注。詩中「洞壑雙扉」、「山夾黃河」等意象生動描繪了潼關的自然景觀,而「天開白日」則象徵着國家的光明和希望。詩人的語言簡練而富有力度,表達了對歷史的深刻反思和對未來的美好期許。

徐夤
徐夤也稱徐寅,男,字昭夢,莆田即今福建莆田市人。博學多才,尤擅作賦。為唐末至五代間較著名的文學家。文集有《徐正字詩賦》二卷,收賦八首,收詩三百六十八首。著作有《徐正字詩賦》二卷等。早年所作《人生幾何賦》、《斬蛇劍》、《御溝水》等,遠傳至渤海等國,其人皆以金書列為屏障。然而,他卻屢舉進士不第,至唐末方得以「榜上有名」。梁開平元年(公元907年)再試進士,中第一名,為福建歷史上第二個狀元。因梁太祖指其《人生幾何賦》中「一皇五帝不死何歸」句,要其改寫,徐夤答「臣寧無官,賦不可改」,梁太祖怒削其名籍。東歸,閩王審知禮聘入幕,官秘書省正字。其試場所作《止戈為武賦》亦傳誦一時。五代時依王審之,不得志,歸隱家鄉,卒。有《探龍集》等多種著作,《全唐詩》收錄其詩220余首。這是常見有關徐夤的資料,《記考》及《十國春秋》均有載,也被《中國人名大辭典》、《中國文學家辭典》(古代第二分冊)、《中國文學家大辭典》、《中國古代詩詞曲詞典》等引用。然而這些記載並不全面,都遺漏了一個重要的情節——徐夤曾於後梁重新參加進士考試而奪魁。《四庫提要》稱其為「蓋其後裔從《唐音統簽》、《文苑英華》諸書裒輯成編,附刻家乘之後者」。阮元所編《四庫未收書提要》中著錄徐夤《釣磯文集》五卷,稱:「此為錢遵王所藏影宋本。據其族孫師仁序雲,家故有《賦》五卷,《探龍集》五卷,又於蔡君謨家得《雅道機要》,訪得詩二百五十餘首,以類相從為八卷也。
► 26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