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書事

· 韋莊
年年耕與釣,鷗鳥已相依。 砌長蒼苔厚,藤抽紫蔓肥。 風鶯移樹囀,雨燕入樓飛。 不覺春光暮,繞籬紅杏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qì)**:臺階。
  • (zhuàn):鳥婉轉地叫。

翻譯

每年都在耕種與垂釣中度過,鷗鳥都與我相伴親近起來。臺階上長滿了厚厚的青苔,藤條伸出肥嫩的紫色藤蔓。風中的黃鶯在樹木間轉移,婉轉啼叫,雨中的燕子飛進樓中。不知不覺間春日的時光就要結束,圍繞着籬笆的紅杏花已經變得稀少。

賞析

這首詩描繪出一幅美麗而閒適的村居生活畫卷。開篇「年年耕與釣,鷗鳥已相依」,表明詩人長期過着田園耕釣生活,與鷗鳥爲伴,體現出一種悠然愜意的隱居狀態。詩中對景物的描寫十分細膩生動,「砌長蒼苔厚,藤抽紫蔓肥」,通過臺階上的青苔和肥嫩的藤蔓,展現出鄉村生活環境的古樸與寧靜。「風鶯移樹囀,雨燕入樓飛」,動靜結合,風中啼叫的黃鶯與雨中飛進樓裏的燕子,增添了畫面的靈動之美,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最後「不覺春光暮,繞籬紅杏稀」,在不經意間暮春已至,紅杏稀少,在對春光流逝的感慨中,又流露出時光易逝的淡淡愁緒,讓整首詩在意境上更加深遠。整首詩用自然清新的筆觸,勾勒出村居生活的美好與時光的流轉,蘊含着詩人對村居生活的獨特感受與思考。

韋莊

韋莊

韋莊,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陝西省西安市)人。晚唐政治家,詩人。廣明元年(880年)韋莊在長安應舉,黃巢攻佔長安以後,與弟妹失散,浪跡天涯。中和三年(883年)三月,在洛陽寫有長篇歌行《秦婦吟》。昭宗乾寧元年(894年)進士,曾任校書郎、左補闕等職。乾寧四年(897年),李詢爲兩川宣諭和協使,聘用他爲判官。在四川時爲王建掌書記,蜀開國制度皆莊所定,官至吏部尚書,同平章事,武成三年(910年)八月,卒於成都花林坊。葬白沙之陽。諡文靖。 ► 3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