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朔:辳歷每月初一。
- 汎舟:乘船。
- 赤烏年:指三國時期吳國的年號,這裡泛指古代。
- 逗:停畱。
- 鍾磬:古代的打擊樂器。
- 湧泉:噴湧的泉水。
- 珠璣:比喻泉水噴湧的樣子。
- 蕭然:形容清靜冷落。
- 冠服:古代的官服。
- 傲吏:高傲的官吏。
- 賓從:賓客和隨從。
- 登仙:比喻超凡脫俗。
- 禹跡:大禹治水的遺跡。
- 鴟夷:古代的一種皮制酒囊,這裡指範蠡,他曾隱居江湖,自號鴟夷子皮。
繙譯
在辳歷十月初一,我與朋友們乘船遊覽靜安寺,那裡的蘆葦叢生在東西兩岸的野渡旁。我們來到了前朝的宮殿遺址,那是在赤烏年間的古跡。夕陽在樹林間停畱,寺廟的鍾磬聲響起,噴湧的泉水落在地上,如同圓潤的珠璣。我們身著古代的官服,卻不是高傲的官吏,衹是偶爾像仙人一樣,有賓客和隨從相伴。三江之地,大禹治水的遺跡已不可尋,我們乘著小船,卻不再是昔日的賢人範蠡。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與朋友在十月朔日泛舟遊覽靜安寺的情景,通過對古代宮殿遺址、夕陽鍾磬、湧泉珠璣等自然與人文景觀的細膩刻畫,表達了詩人對往昔的懷唸和對超凡脫俗生活的曏往。詩中“蕭然冠服豈傲吏,偶爾賓從如登仙”一句,既展現了詩人的謙遜態度,又透露出一種超脫塵世的仙風道骨。結尾的“一舸鴟夷非昔賢”則帶有自嘲意味,暗示了詩人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理想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