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井巖

古剎開峯頂,庭寬不覺巍。 江流回練曲,野稻露青肥。 近海風偏響,深秋雨漸微。 午鍾僧飯熟,寒色慾侵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古剎:古老的寺廟。
  • :高大。
  • 江流:江水流動。
  • 回練曲:形容江水蜿蜒曲折。
  • 野稻:野生稻穀。
  • 露青肥:露水滋潤下的稻穀顯得青翠肥美。
  • 近海:靠近海邊。
  • 風偏響:風聲特別響亮。
  • 深秋:秋天的末期。
  • 雨漸微:雨開始變得細小。
  • 午鍾:中午的鐘聲。
  • 僧飯熟:僧人的飯已經煮熟。
  • 寒色慾侵衣:寒冷的氣息似乎要穿透衣服。

翻譯

古老的寺廟坐落在山頂,庭院寬闊,不覺得它高大。江水蜿蜒曲折地流動,野生的稻穀在露水的滋潤下顯得青翠肥美。靠近海邊,風聲特別響亮,深秋時節,雨開始變得細小。中午的鐘聲響起,僧人的飯已經煮熟,寒冷的氣息似乎要穿透衣服。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寧靜而深遠的山寺秋景圖。通過「古剎開峯頂」和「江流回練曲」等句,展現了寺廟的古老與江水的蜿蜒,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氛圍。詩中「野稻露青肥」一句,以自然的生機盎然,映襯出秋天的豐收與寧靜。後兩句「近海風偏響,深秋雨漸微」則巧妙地描繪了海邊特有的風聲和秋雨的細膩,增強了詩歌的聽覺效果。結尾的「午鍾僧飯熟,寒色慾侵衣」則通過鐘聲和僧飯的描寫,以及寒意的渲染,傳達出一種淡淡的禪意和秋日的寒涼,使讀者彷彿身臨其境,感受到山寺秋日的靜謐與深遠。

馬光龍

馬光龍,原名登龍,字受攀,晚號確乎。順德人,潮陽籍。明思宗崇禎九年(一六三六)舉人。甲申之變,浮沉嶺外。南明唐王時,以宿負時名,起授中書舍人。首輔何吾騶等皆器重之。然終無意世事,放歸。結廬隱居,時與二三知己吟詠于山水之間。博極羣書,自經史稗官,古今文詞,及琴譜、音學、文字,無不考究。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九有傳。 ► 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