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王邑侯招集水簾亭分賦

春遲韶光媚,清朗是日逢。 山行宛圖畫,修褉永和同。 尋幽陟盤磴,石室開崆峒。 華檐隱雲霧,鱗瓦摩蒼穹。 依峯環峭壁,十柱奪天工。 冽泉經其下,晝夜流淙淙。 玉乳噴山骨,瓊漿灑林叢。 清飆時澹盪,明珠滿碧空。 疑自滄海上,移來水晶宮。 勝事王右軍,杖履生春風。 指顧啓羣英,廓然如發矇。 我亦鈍漢者,傾聆心不蓬。 因之覺衆妙,睇目浩無窮。
拼音

所属合集

#上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上巳:農曆三月初三,古代有踏青、祓禊(fú xì)的習俗。
  • 王邑侯:指地方官王邑侯。
  • 修褉:古代一種消除不祥的祭祀活動。
  • 崆峒:山名,這裏指山洞。
  • 鱗瓦:像魚鱗一樣排列的瓦片。
  • 蒼穹:天空。
  • 冽泉:清澈的泉水。
  • 淙淙:水流聲。
  • 清飆:清風。
  • 澹盪:盪漾。
  • 睇目:遠望。

翻譯

春光雖遲,但今日的景色格外明媚。我們沿着山路行走,彷彿置身於一幅美麗的畫卷中,與古人永和年間修褉的場景相呼應。我們探尋幽靜之地,攀登盤旋的石階,發現了一個開敞的山洞。華麗的屋檐隱藏在雲霧之中,鱗片般的瓦片似乎觸及了蒼穹。依傍山峯,環繞着陡峭的巖壁,十根柱子彷彿是天工之作。清澈的泉水在其下流淌,日夜不息,發出淙淙的水聲。玉石般的泉水噴灑在山石上,瓊漿般的液體灑落在林間。清風不時地盪漾,明珠般的露珠佈滿碧空。這景象彷彿是從滄海之上,移來的水晶宮殿。王右軍(王羲之)的勝事,他的步伐似乎帶來了春風。他指點着,啓發了羣英,使他們豁然開朗,如同被啓蒙一般。我雖是一個遲鈍的人,但傾聽之下,心中不再迷茫。因此,我感受到了這衆多的奇妙之處,遠望的目光浩渺無垠。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春日山中的美景和與友人共遊的愉悅心情。詩人通過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繪,如山巒、泉水、清風等,展現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春日畫卷。詩中「山行宛圖畫」一句,巧妙地將自然景色與藝術作品相提並論,增強了詩意的美感。同時,詩人通過對王右軍的提及,表達了對古代文人的敬仰,以及對文化傳承的重視。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人文的熱愛與讚美。

馬光龍

馬光龍,原名登龍,字受攀,晚號確乎。順德人,潮陽籍。明思宗崇禎九年(一六三六)舉人。甲申之變,浮沉嶺外。南明唐王時,以宿負時名,起授中書舍人。首輔何吾騶等皆器重之。然終無意世事,放歸。結廬隱居,時與二三知己吟詠于山水之間。博極羣書,自經史稗官,古今文詞,及琴譜、音學、文字,無不考究。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九有傳。 ► 3篇诗文

馬光龍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