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白雁

· 陸深
波澄照影度瀟湘,回雁峯高近帝鄉。 星陣望窮雲半沒,雪翎風急字斜行。 蘆花深處驚遙火,木葉催時護曉霜。 記得上林棲宿處,每因彤矢識君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次韻:依照別人詩作的原韻去作詩。
  • 白雁:白色的雁,這裏指詩題中的對象。
  • 瀟湘:湘江與瀟水的並稱,多借指今湖南地區。
  • 回雁峯:山峯名,在湖南衡陽,傳說雁至此峯不過,因以得名。
  • 帝鄉:指京城。
  • 星陣:比喻雁羣飛行的陣勢。
  • 雲半沒:雲層半遮半掩。
  • 雪翎:白色的羽毛。
  • 字斜行:指雁羣飛行時排列成「人」字形的隊列。
  • 遙火:遠處的火光。
  • 木葉:樹葉。
  • 曉霜:清晨的霜。
  • 上林:古代皇家園林。
  • 彤矢:紅色的箭,古代君王打獵時所用。

翻譯

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白雁的身影映照着瀟湘之地,回雁峯高聳,彷彿近在帝都之旁。雁羣如星陣般排列,望向雲層半遮的天際,白色的羽毛在風中急速飛翔,形成斜斜的「人」字隊形。在蘆花深處,被遠處的火光驚起,樹葉在催促中守護着清晨的霜露。記得在上林苑中棲息的地方,每當看到紅色的箭矢,便能識別出君王的身影。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白雁在瀟湘地區的景象,通過「波澄照影」、「回雁峯高」等意象展現了雁羣的優雅與高遠。詩中「星陣望窮雲半沒」與「雪翎風急字斜行」生動描繪了雁羣飛行的壯觀場面,而「蘆花深處驚遙火」和「木葉催時護曉霜」則增添了詩意的神祕與寧靜。結尾的「上林棲宿處,每因彤矢識君王」巧妙地將自然景象與皇家生活聯繫起來,展現了詩人對於自然與人文的深刻感悟。

陸深

明松江府上海人,初名榮,字子淵,號儼山。弘治十八年進士二甲第一。授編修。遭劉瑾忌,改南京主事,瑾誅,復職。累官四川左布政使。嘉靖中,官至詹事府詹事。卒諡文裕。工書。有《儼山集》、《續集》、《外集》。 ► 14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