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盛希道太史談玄二首

· 陸深
愧乏山林骨,欣逢大隱人。 時參言外意,己識相中身。 斜月前溪水,微風別浦津。 青山誰可住,春入柳條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大隱人:指隱居在市井中的高人。
  • 言外意:指言語之外的深意。
  • 相中身:指命中註定的身份或狀態。
  • 別浦津:指分別的渡口。

翻譯

我自愧沒有隱居山林的骨氣,卻欣喜遇到了隱居市井的高人。 時常參悟言語之外的深意,已經認識到命中註定的身份。 斜月映照着前溪的水,微風吹拂着分別的渡口。 青山之間誰能長久居住,春天已經融入了新生的柳條。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和對高人隱士的敬仰。詩中,「愧乏山林骨」一句,既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渴望,又透露出自己無法實現的遺憾。而「欣逢大隱人」則展現了詩人對隱士的敬仰之情。後幾句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進一步抒發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和對高人隱士的敬仰之情。整首詩意境深遠,語言優美,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無限嚮往和對高人隱士的深深敬仰。

陸深

明松江府上海人,初名榮,字子淵,號儼山。弘治十八年進士二甲第一。授編修。遭劉瑾忌,改南京主事,瑾誅,復職。累官四川左布政使。嘉靖中,官至詹事府詹事。卒諡文裕。工書。有《儼山集》、《續集》、《外集》。 ► 14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