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啓元年歌

在昔耕莘起帝臣,還從操築見經綸。 東山衡嶽尋常事,好作和梅鼎鉉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耕莘:指商朝初年的賢相伊尹,他曾在莘野耕種,後被商湯聘請爲相。
  • 操築:指戰國時期的範雎,他曾操築(築牆)於魏國,後成爲秦國的相國。
  • 經綸:原指整理絲縷,引申爲治理國家大事。
  • 東山衡嶽:東山指東晉時期的謝安,他在東山隱居後複出,成爲一代名相;衡嶽可能指南嶽衡山,這裡泛指隱居之地。
  • 和梅鼎鉉:和梅指和靖,即宋代的林逋,他隱居西湖孤山,以種梅養鶴自娛;鼎鉉指古代的鼎和鉉(一種懸掛鼎的橫木),這裡比喻重要的職位或地位。

繙譯

在古代,伊尹耕種於莘野而後成爲帝王的臣子,範雎操築於魏國而後展現出治國的大才。 東山和衡嶽這樣的隱居之地,對於那些願意複出竝擔任重要職位的人來說,不過是尋常之事。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古代賢相伊尹和範雎的典故,表達了作者對於隱居與出仕的看法。詩中“耕莘”和“操築”兩個典故,分別代表了從平凡中崛起的賢才,而“東山衡嶽”則象征了隱居的生活。最後一句“好作和梅鼎鉉人”,則表明了作者認爲真正的賢才不僅能在隱居中保持高潔,更能在複出後擔任重任,爲國家作出貢獻。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躰現了作者對於人才的贊賞和對國家大事的關心。

區大倫

明廣東高明人,字孝先。區大相弟。少負氣節。萬曆十七年進士,授東明知縣,勤政愛民,改御史。天啓初以大理寺少卿入侍經筵,黨人側目。由太僕卿改南戶部侍郎。時魏忠賢勢方熾,大倫彈劾無所規避。後被奪職歸。有《端溪日錄》、《崇正辟邪錄》、《端溪詩稿》。 ► 4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