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馬篇

· 邵寶
生馬銅鑄像,死馬金買骨。生像未置門,死骨終埋窟。 國當冀野君知馬,一心真,一心假。一稱驥德一招賢,異事流傳今幾年。 但聞當時有郭隗,焉知後世無優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冀野:指古代冀州,傳說中伯樂在此相馬。
  • 驥德:指良馬的美德,比喻賢才。
  • 郭隗:戰國時期燕國的賢士,燕昭王招賢時,他建議先從自己開始,以示誠意。
  • 優旃:古代傳說中的滑稽人物,善於諷諫。

翻譯

活着的馬被鑄成銅像,死去的馬則用金子買其骨頭。活着的馬像尚未被安置在門前,死去的馬骨終究被埋藏在洞穴中。

國家在冀野之地,君王知道馬的價值,一方面是真心,一方面是假意。一方面讚頌良馬的美德,一方面又招攬賢才,這樣的奇事流傳至今已有幾年。

只聽說當時有郭隗這樣的賢士,怎知後世沒有像優旃那樣善於諷諫的人呢?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生馬與死馬的不同待遇,隱喻了當時社會對人才的不同態度。生馬被鑄成像,死馬被金買骨,反映了人們對馬的不同價值認知。詩中提到「一心真,一心假」,揭示了君王對人才的複雜心態。最後提到郭隗和優旃,表達了對後世仍有賢才和諷諫之士的期待。整首詩語言簡練,寓意深遠,反映了作者對人才價值的深刻思考。

邵寶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國賢,號二泉。成化二十年進士,授許州知州,躬課農桑,仿朱熹社倉,立積散法。遷江西提學副使,修白鹿書院學舍以處學者,教人以致知力行爲本,革數十年不葬親之俗,奏請停開銀礦。寧王朱宸濠索詩文,峻卻之。正德四年遷右副御史,總督漕運,忤劉瑾,勒致仕。瑾誅,升戶部右侍郎,拜南禮部尚書,懇辭。詩文以李東陽爲宗。諡文莊,學者稱二泉先生。有《漕政舉要》、《慧山記》、《容春堂集》等。 ► 1656篇诗文